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地形和地貌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不同
1、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2、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二、形成原因不同
1、地形: 七大洲的地形各具特色,欧洲、非洲、南极洲地形较为单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平均海拔3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洲;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南极洲地面多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洲。
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大体上可以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形区,所不同的是南北美洲地形组合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组合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亚洲地形最为复杂。
其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海底地形大体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盆三部分。海底地貌类型复杂,有很深的海沟、面积广大的洋盆,以及绵延的海岭等。世界最深海沟是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那海沟,最高的山是喜玛拉雅山。
2、地貌: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
三、实际应用不同
1、地形:平原一般好种植,所以农业社会重视平原。**农业种植重视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功能及小型的山间平原。油气在盆地,能源时代的地质学重视盆地研究。
2、地貌:海拔高度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不同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同,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和景观有直接的影响,地貌构成了景观的骨架,形成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貌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是什么?
典型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冰川、海岸。地貌类型是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的简称。指从形态成因上进行地貌分类。自然界中地貌形态有大型、中型、小型或微型等,地貌成因类型 是相当复杂的。
侵蚀作用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的破坏过程。在干旱的沙漠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它们有的像擎天立柱,有的像大石蘑菇,这是风携带岩石碎屑磨蚀岩石的结果,称之为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包括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雅丹等多种形态。流水地貌的侵蚀作用强大而普遍。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坡面流水冲刷地面,使之趋于破碎。沟谷流水,使谷地和河床加宽加深。
瀑布、峡谷、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就是强烈表现。海浪不断拍击岩石,把岩石击成碎片,再以碎屑为工具加速破坏岩石,在海岸形成海蚀柱、海蚀桥、海蚀洞穴等海蚀地貌。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地形地貌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地形,地貌,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你分得清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地形基本概念
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
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其中地表起伏大势称地势,地表起伏形态也称地貌。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山地是众多山体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合而成。山脉是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岭的总称。山系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在成因上有联系、有规律分布的若干相邻山脉的总称。
(1) [land forms;physical contours;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topographic] ;what's this
(2)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
(4)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内地形高[1] 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地高度时,可认为地形高度为0m。
《战国策·秦策二》:“ 甘茂 贤人,非恒士也。其居 秦 ,累世重矣,自 肴塞 、 溪谷 ,地形险易,尽知之。” 唐 白居易 《早春即事》诗:“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 宋 苏轼 《徐州谢两府启》:“地形襟要,当东西水陆之冲;民食艰难,正春夏旱蝗之际。”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宫,皆象地形而为之名耳。”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久历海上,凡地形险易,军储盈缩,将吏能否,虏情向背皆洞若烛照,故登莱终公之任销锋卧鼓。”
**的地形种类的特征
高原
**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特征:海拔在10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盆地
**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特征: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在**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位置、成因、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 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连,土壤肥沃,是**最重要的农耕区。除此以外,**还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也都是重要的农耕区。特征: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丘陵
辽西丘陵,淮阳丘陵和江南丘陵。黄土高原上有黄土丘陵。长江中下游河段以南有江南丘陵。辽东,山东两半岛上的丘陵分布也很广。东南丘陵: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特征: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
山地
山岭和高地的统称。
我国的山地大多分布在西部,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天山、阿尔泰山都是著名的大山。
特征: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猜你喜欢
1. 桂林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2. 文化综合考点分析(地理):亚洲地形地貌
3. 什么是**最大山脉
4.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什么山脉
5. 世界最大的是什么洋
6.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
地球的五种地形地貌
五大地形指地球上的五种地貌,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1、平原
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2、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3、山地
山地,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4、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5、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形地貌
河南省北、西、南三面为山地、丘陵和台地,东部为坦荡辽阔的大平原,山地、丘陵面积7.40×104km2,平原面积9.30×104km2。地形总体特征西高东低,高低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黄土地貌、风沙地貌等地貌类型都具备。地形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由西部的中山、低山、丘陵和台地,逐渐下降为平原(图2-2)。河南省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箕山、外方山、伏牛山等山地,属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平原则属第三级地貌台阶,而南部边境地带的桐柏-大别山构成第三级地貌台阶中的横向突起。
一、丘陵山地及山间盆地
西北部的太行山位于豫晋两省交界,在华北地区居众山之首,构成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由于走向断裂发育,断崖峭壁林立,加之横向河谷深切,呈现山高谷深、山势陡峻雄伟的断块山地的地貌特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济源5个城市则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带。
豫西山地,包括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嵩箕山和伏牛山等,属于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是境内面积最大的山地。豫西山地由西呈扇形分别向东北、东、东南展布,绵延数百千米,为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伏牛山主脊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在境内的分界线。省内较大的河流均发源于豫西山地,且山脉与河流谷地相间分布。在豫西山地与太行山之间的黄河流域,分布着一种独特的地貌——黄土地貌,属黄土高原的东延部分,其地貌特征与黄土高原有相似之处,局部也有显著的差别。豫西山地中也分布有一系列山间盆地,均为断陷盆地,较大的有南阳盆地、洛阳盆地、灵宝-三门峡盆地,南阳、洛阳、三门峡分别位于其中。
豫南山地指横亘于豫鄂两省边界的桐柏山和大别山,两山地首尾相接,连为一体,呈EW向展布,是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南北之分界。
图2-2 河南省地势图
二、黄淮海平原
河南东部平原属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的西南部分,因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共同堆积而成,也称黄淮海平原。平原西部由一系列河流冲积扇和山前冲洪积扇组合而成,其中以黄河大冲积扇为其主体,构成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扇状平原,东部则多为黄河冲积泛滥平原。黄河由西向东横穿其中部,由于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和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历史上河流的频繁决口泛滥和改道,泛流平地、古河道高地、古河道洼地、沙丘沙地、决口扇形地极为发育,成为平原地貌的一个显著特点。郑州、安阳、新乡、焦作、许昌、漯河位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或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与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部位,开封、濮阳、周口则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