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浙江省青田县旅游景点
1、青田石门洞:石门洞历史悠久,从南北朝开始,陆续有隐士在此巡游,唐代成键神为道教仙境圣地,此后愈来愈兴盛,明朝刘基、民国陈诚少年时期都曾在此求学,谢稿悔亏灵运、李白、王安石、沈括、陆游、汤显祖、乾隆皇帝、郭沫若等历代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佳作。
2、石门飞瀑:瀑布源头为洞背村(伯温古村南侧的小村庄)附近的森林,由五级瀑布组成,由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一年四季瀑布倾泻不止,万缕银花飞溅,千颗玉珠抛洒,朦胧弥漫薄雾,隆隆腾起水烟,水量之大在华东地区罕见。
3、观景台:在石门渡上方的观景平台上,只见山脚下,大溪河烟波浩渺前衡,金温铁路桥飞架南北,凭栏远眺,绵绵青山着绿妆,浩浩碧水升紫烟。
4、考坑古村:考坑古村素有“天然氧吧”长寿村美誉,四周群山环抱,山水环绕,秀谷幽深,有两处分别长约5000米和2000米的峡谷。
5、云海梯田:吴坑乡尚仁村位于青田县最东部,东南有梯田环绕,西北有高山屹立,一片竹林、红豆杉基地和油茶种植基地,展望眼前有梯田风光,云海美景,美丽山村,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青田县
青田县是哪的,哪个省的,属什么市啊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丽水市,瓯江中下游。
东接温州,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临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有“**石都世界青田”之称。
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也是**房价第一县,**金融十强县,外汇第一县,人均存款第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青田县历史悠久,自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置县,至今已有模茄笑1200多年,原来隶属处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温州专区。1963年5月改属丽水地区。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青田县隶属丽水市。据县志记载,青田因太鹤山下田产青纳启芝,而取县名叫芝田,后改叫青田。
扩展资料:
著名人物:
1、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为太师,谥号文成。
2、蒋继周
蒋继周(1134-1194),字世修。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吏部郎官、直谏议大夫、御史中旦含丞等职。谥号文恭。著有《中丞奏书》10卷、《礼记大义》7卷、《经筵讲义》5卷等。
3、陈诚
陈诚(1898-1965),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副总裁、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等职。
4、章乃器
章乃器(1897-1977),原名间埏,字子伟。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52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粮食部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田县
青田县属于哪个省市
青田县属于浙江省丽水市。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位于温州的西部、丽水东南部。东接温州,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临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有“**石都世界青田”之称。
青田历史悠久,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也是**房价第一县,**金融十强县,外汇第一县,人均存款第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
青田县棚早特色景区
1、石门洞景区
石门洞景区位于青田县城西蚂旅北的瓯江北岸,在在330国道南岸。临江旗、鼓两峰劈立,对峙如门,故称“石门”,由石门飞瀑、太子胜景、仙桃、师姑湖四个景区组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千峡湖国际度假区
千峡湖国际度假区由千峡湖和小溪流域两部分组成,水域面积达70.93平方公里,总库容41.5亿立方米。
3、青田**禅寺
青田**禅寺位于青田县阜山乡眠牛山闷和凳麓,坐北朝南。始建于宋末元初,属县文物保护单位,是**百座名寺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田县
青田属于浙江哪个市的
青田属于浙江丽水市的。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位于温州的西部、丽水东南部。东接温州,永嘉,南连瑞安、文成,西临景宁畲族自治县,北靠缙云,全县总面积2493平方千米,素有九山半水半分蔽拆田的说法。
青田是**房价第一县,**金此键融十强县,外汇第一县,人均存款第一县。青田也拥有的世界农业遗产的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女娲补天的遗石,封门青是三大印章之首。2013年,青田深入实施深化辐射温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宏扒枣展战略。
青田县的气候变化
青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境内100米以下的河谷低丘地区,年平均气温18℃;200到300米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青田县属于浙南低山区,所处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第二个一级构造夏式隆起带南段东侧,火山岩刚性地层分布,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
400-600米的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8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4℃以下。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低0.59℃。年平均无霜期279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田
青田县属于哪个市 青田县是在哪个市哪个省
导语:青田县是有名人之乡、石雕之乡的美誉,也是**金融十强县,更是人均存款第一县。我有些朋友对青田县的相关内容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青田县属于哪个市?青田县是在哪个市哪个省?一起来看看。
青田县属于哪个市
丽水市青田县
青田县属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建于公元711年,因县城北隅山麓水田盛产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全县总人口33.65万,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8.3度。年降水量1747毫米。境内山峦起伏、溪谷纵横,奇山异景不胜枚举,素有浙南漓江之称的瓯江穿境而过,秀丽万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青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
2013年,青田深入实施“深化辐射温橡衫州,打造世界青田,建设幸福侨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际绘就侨乡“富饶秀美、和谐安康”壮丽新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田县常住人口为509053人。
1921年6月,实行县政督察制,青田县先后属第十一区、第二特区、第九区、第七区、第六区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丽水)。1937年5月,青田县划归第五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温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田县隶属温州专区。1963年5月,改属丽水专区 (1968年11月改丽水地区),迄今未变。
青田县知名景区
1、青田石门洞
【景区地址】青田县温丽高速旁,瓯江河畔
【景区类别】国家4A级景区;峡谷、瀑布、自然山水景观石门洞历史悠久,从南北朝开始,陆续有隐士在此巡游,唐代成为道教仙境圣地,此后愈来愈兴盛,明朝刘基、民国陈诚少年时期都曾在此求学,谢灵运、李白、王安石、沈括、陆游、汤显祖、乾隆皇帝、郭沫若等历代名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佳作。
石门洞不是“洞”,该景区位于瓯江上游大溪河畔,两岸青山夹峙如门,故称“石门”。
在道教文化中,“洞天”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山中之洞通天,在此修行容易得道升仙。唐代以后,这里成为“石门洞天”,简称石门洞。
石门洞景区展现的主要是自然山林之翠微、道教文化之悠久、幽谷飞瀑之壮美、峰崖沟壑之奇特,清幽乡村之纯朴,高山草甸之秀美。
石门洞景区是青田人气最旺的景区,有“洞天仙境”、“世外桃源”之美称。与雁荡山、天台山、仙都山齐名为“括苍四胜”。
2、龙现古村
【景区地址】青田县方山乡
【景区类别】乡村游
【历史传说】村内有龙现十八潭,相传是龙出现的地方,故村名龙现。
【景区亮点】稻田内养鱼、著名的华侨村
【主要景点】龙现十八潭、护国寺、吴氏旧宅、延陵旧家、聚龙山庄龙现村所在位置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小盆地,西侧奇云山,山峦叠叠,东侧梯田层层,风景秀丽。
龙现村是“华侨梁厅腔村”。
很多人都知道青田是著名的侨胞之乡,却很少有人知道龙现村是青田华侨的发祥地。
龙现村虽然不大,只有300多户人家的村庄,却有700多人侨居在世界20多个国家,因此被戏称为“联合国村”。
你在村子里偶遇的村民,说不定就是一个华侨;如果他不是华侨,那么他极有可能是伏橘华侨的爸爸或者华侨的儿子,因为他的子女或者父母都在海外;如果他说没有亲人在海外,那么只能说明你偶遇的不是村民,而是和你一样的外地游客。
龙现村老一辈华侨依靠卖青田石雕谋生,年轻一代华侨已经多元化经营,多从事贸易、服装加工、餐饮、卖田鱼等行业,大部分在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国家。
很多人都知道青田是石雕之都,却很少有人知道让青田石雕走向世界的,是龙现村民。
吴乾奎是青田龙现村最早的华侨之一,是把青田石雕销往欧州的第一人,清朝光绪年间,青田石雕在比利时博览会上获得银牌,就是吴乾奎的展品,这是青田石雕第一次获国际大奖。
村中的延陵旧家、吴氏宗祠及乾奎祠等古迹,大部分都与侨胞的故事有关,比如乾奎祠,是纪念吴乾奎的。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