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承德兴隆位于张家口涿鹿哪个方向
西面。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承德兴隆位于张家口涿鹿的西面方向。兴隆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最南端,燕山山脉东段,古长城北侧。
承德市好还是兴隆县好
兴隆县好。
1、承德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达55.8%,是京津唐重要的水源地和华北最绿的城市,被称为“华北之肺”,旅游资源丰富,如避暑山庄。
2、兴隆建县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有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潭自然风景区等雄奇秀美的山岳景观和峡谷水涧地貌等地质旅游资源,兴隆县也是全国的“山楂之乡”、“板栗之乡”。
承德市兴隆县有多少个乡
截至2019年1月,兴隆县下辖15个镇、5个乡。
兴隆县下辖镇为:兴隆镇、孤山子镇、蓝旗营镇、半壁山镇、平安堡镇、北营房镇、六道河镇、挂兰峪镇、青松岭镇,雾灵山镇、李家营、大杖子镇、三道河镇、蘑菇峪镇、大水泉镇。
5个乡分为:安子岭乡、陡子峪乡、上石洞乡、八卦岭满族乡、南天门满族乡。截止2019年,总面积3123平方公里,总人口32.4万人。
扩展资料
兴隆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管辖,地理位置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县政府驻城西大街116号。被称为“山楂之乡”、“板栗之乡”。
兴隆县,公元前16—11世纪,为孤竹国领地,殷商时期。1930年,遵化县(即现在的兴隆县)政府以兴隆“地处边鄙,鞭长莫及”为由,呈报河北省民政厅,申请建兴隆县。当年8月,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兴隆县。1993年7月,撤销承德地区行署,实行地市合并,兴隆隶属承德市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隆县
兴隆在承德什么位置
兴隆县在承德市的最南端;
兴隆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长城北侧,北纬40度11分至41度42分,东经117度12分至118度15分,东与迁西、宽城两县交界,西与北京市平谷区、密云区接壤,北与承德县相邻,南隔长城与天津市蓟州区和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毗邻,一县连三省,是京、津、唐、承四市的近邻;
兴隆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以丘陵地带为主,形成了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塔形地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区。
兴隆县属于哪个市
兴隆县隶属于河北省承德市。
兴隆县位于承德市最南端,地处京津唐承四城市结合部,与北京市平谷区、密云区,天津市蓟州区,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毗邻,“一县连三省”。县城距北京市165公里,距天津市170公里,距唐山市15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港口均不足2小时路程。
全县公路、铁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京承铁路由西向北贯穿全境,京沈客运专线承德至北京段于2021年1月22日通车,京承高速最近的下道口距县城仅35公里,承唐高速自北向南横贯全境,张唐铁路、津兴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承平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境内还有京承、津承、兴唐等干线公路。随着高铁的开通,公路、铁路等项目的建设实施,兴隆将融入京津1小时经济圈,真正实现与京津唐承四城市同城化。
兴隆县的旅游资源
兴隆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兴隆曾被划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达254年,拥有华北燕山地区最为优秀的生态资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是京津周边最大一块绿地,是京津“凉岛”和“天然氧吧”,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8000-10000个,是北京的40多倍。
境内有海拔2118米被誉为“京东第一峰”的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北方小黄山”之称的六里坪省级森林公园,有“北方张家界”之称的九龙潭等雄奇秀美的山岳景观和峡谷水涧地貌,有世界最大的大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还有发育在15亿年以前,国内溶洞景观最丰富的兴隆溶洞等地质旅游资源。每年迎来大批北京、天津、唐山等地游客游览观光。
兴隆县有多少**
兴隆县有超过2万名**,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的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省份,其中河北省占比最大,约占全部**数的三分之二,其次是河南省,约占全部**数的三分之一。据了解,兴隆县有28个乡镇,其中26个乡镇有**聚居,涉及14个乡村,有细致的社区文化活动,比如:**传统节日、民间歌舞、**文化节、**风俗习惯等。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7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