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迎水兔,春秋不见天”,啥意思?2023是水兔年,年景如何?
老话“明年迎水兔,春秋不见天”,是什么意思?2023年是水兔年,年景如何呢?
我国的农历采用的是干支历,就是老祖宗采用的天干和地支组成的年、月、日、时。一个天真和一个地质搭配组成,能形象地表述出年、月、日、时的准确时间。
我国有10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有12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表示某一年、某一月和某一日,可以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搭配。比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等。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分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克火、水生木、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10个天干划分为五行来表示,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春季木旺,夏季火旺,秋季金旺,冬季水旺。
富士康传出新消息,工厂将撤离中国?制造业空缺是否有企业顶替?
当年苏联专家撤离中国,中国一样把原子弹给搞出来了,何况一个区区一个富士康,只要他撤离中国,中国大地会迅速崛起一个个富士康![呲牙][呲牙]
一家企业迁出,不至于影响大局。不过,叶落而知秋,高端制造业没那么容易一夜之间靠口号就实现,产业升级也绝非靠补贴就能短期内实现。疫情一年多,我国防疫成果和经济复苏,倚仗的主要还是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下马和淘汰有点太急太快,碳中和碳达峰逼迫出走的企业后续接不上,就业也会出问题。
富士康工厂撤出中国,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消息,实际上过去几年特斯拉已经先后在印度越南等地方投入巨资建设大工厂,而且未来几年富士康还会继续加大对越南印度等地的投资力度,很多代工业务都会转移到越南等地。
截至目前,富士康已经在越南投资了15亿美元,2020年富士康越南工厂的营收已经达到60亿美元(约389亿人民币),而且前段时间富士康又加大了对越南的投资力度,预计今年将在越南增加7亿美元的投资,而且未来这一投资规模还有进一步增加,按照富士康的规划,预计未来3~5年之内,富士康在越南的营收将会达到400亿美元左右。
看到富士康加大对越南印度等地方的投资力度,很多网友都很关心,富士康把生产线搬出中国了,那空出来的制造业有哪些企业可以顶替呢?
泰国将收300泰铢入境旅游税,这次狼真的要来了吗?
泰国将收300泰铢入境旅游税,听了这个消息感觉到有些,特别的吃惊。
泰国是东南亚一个以旅游为主业的国家,它的支柱产业就是旅游,其次是农业。没听说泰国有什么重工业,轻工业以及高科技产业。那么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对入境的旅客征收旅游税,这无疑就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啊!更是一种闭关锁国,拒游客于国门之外的措施啊。这是泰国哪位大神的提议呀?这难道是将泰国旅游业置于死胡同吗?所以我吃惊,所以想不明白。
现在,许多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大都是为了吸引游客到本国来消费,都积极的采取落地签证或免签证,或者是给游客提供许多方便便利,大力的提升本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加大国内社会治安。目的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游客, *** 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没成想泰国却反其道而行啊!来一个收游客税,虽说这也是一项增收财政的重要渠道,但是无疑让许多游客内心产生反感,让游客感觉到有种雁过拔毛的屈辱感。我们横竖把泰国放在东南亚各国中比较一下,不难发现泰国在旅游业,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垄断条件,东南亚特有的风情不仅仅泰国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这几个国家都有,特色也都大同小异。用老百姓的话说啊,非得上你家去啊。
2022年最新姓氏人口排名出炉!你的姓氏排第几?
《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在中国广为流传,那么为什么“赵”这个姓排在第一位呢?
《百家姓》起源于宋初,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故而赵姓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一。
现在李姓排第一了,我工作的办公室里12个人,姓李的有6个。
我国百家姓的人口情况,
1,王姓,人口1亿361万,和埃及的人口差不多
2,李姓,人口1亿241万,比越南的人口多出370万,
人口超过1亿的姓,总共只有2个,
而全球人口超过1个亿的国家,只有14个,可见我国两大姓氏的人口有多庞大,
3,张姓,人口9745万,和刚果的人口差不多
4,刘姓,人口7359万,比泰国的人口多出300万,
5,陈姓,人口6410万,和法国的人口差不多,
人口超过5000万,少于1个亿的姓氏,有3个,
6,杨姓,人口4721万,和西班牙的人口差不多
7,黄姓,人口3521万,和沙特的人口差不多,
8,赵姓,人口2956万,和加纳的人口差不多
9,吴姓,人口2906万,和也门的人口差不多,
10,周姓,人口2802万,比尼泊尔的人口少200万,
印度近期同时与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发生冲突,没考虑后果吗?
俗话说“谋而后动”,莫迪不可能不考虑后果。首先,莫迪研判的结果是:不可能“打大仗”。那样的话,莫迪就会无所顾忌了!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印度有了核武器后的“膨胀”。其次,小 *** 有利于调动印度民众的情绪,有利于转移内部矛盾和印度民众的视线,自然有利于莫迪的执政。再者,这三个国家都与印度有历史渊源及领土争议,具备了操作的基础。
印度与这三个国家的边境摩擦由来已久,但像这次这样“集中爆发”的现象却是“少之又少”。所以,令人纳闷。6月13日,印度军队与尼泊尔军队在双方有争议的卡拉帕尼等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并伴随着枪声。6月15晚,印度边防部队无视双方达成的缓和局势的协议,在加勒万河谷越境偷袭,引发大规模的“肢体接触”。6月16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冲突再起,并互相开炮。也就是说,印度人“四天打了三仗”。
从“四天三战”来看,印度似乎很“牛”。但是,从战果来看,“莫迪老仙,法力无边”不灵了!在与尼泊尔的冲突中,一死多伤,还被尼泊尔军人开枪下了“一大跳”。在与巴基斯坦的炮火互击中,印度方面“一死两伤”。在加勒万河谷的“肉搏”中,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多人伤亡。既然总是“吃亏”,那么,莫迪为什么还要挑起事端自取其辱呢?首先,我们从印度的自身说起。
从历史来说,印度也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印度是个世界文明古国,但它却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了别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退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成为现代国家的机会。再加之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等先天条件不佳,导致独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在贫困中挣扎。
种族歧视是印度的一个根深蒂固问题,尽管在法律上早已废除了,但在现实社会中,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解放,阻碍了人们创造力的激发。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使印度的经济发展一直不能尽如人意。直到2003年后,印度才迈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自2003年后,印度迎来了一拨经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莫迪将他在古吉拉特邦的“重视贸易,重视引资,重视软环境建设”的经验移植到国家治理层面后,印度更是加快了与国际社会融合的进程,到1999年底时,印度的GDP已经成功的超越了法英两国,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茶童出身的莫迪很有野心。当然,也不缺乏“智慧”。可是,当一个人野心太大时,难免就会失了“心智”,会做出一些荒唐之举。莫迪的野心就是要将印度打造成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可是,如果想实现这个“目标”,那就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长期担任印度的领导人。所以,经济指标和民意便成为了莫迪追求的两大目标。可是,由于受到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影响,印度去年的GDP增长率只有5.8%,远远低于近二十年来的7%这个平均值,令莫迪在国内很没有面子。然而,随着2020年的到来。莫迪却又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印度自然也是没能置身事外。在经历一段相对平和期后,终于还是爆发了!截止6月18日15时,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达到367264例,死亡12262例。这还是在核酸检测极不充分下的数字。可以想象,如果大面积检测的话,也许数字更惊人。可是,即便如此,也给印度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毕竟,印度的实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美国的新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万例,死亡病例也早已超过10万例。但是,美国毕竟家大业大,医疗资源也非常丰富,所以,美国还能撑得住。然而,印度显然就“难以招架”了。
对于印度来说,最可怕的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庞大的失业队伍。由于种姓制度的历史痼疾,导致印度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所以,印度的贫民窟众多,一旦经济滑坡和失业加剧,不仅会有众多人“饿肚子”,更有社会矛盾的撕裂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印度本来就是个多宗教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时有爆发。所以,如果疫情再继续蔓延的话,很可能会引爆内乱。所以,为了转移这些国内矛盾,也为了转移印度民众的视线。莫迪想到了“应该”在对外关系中做点多么。正因为此,印度与周边邻居的摩擦突然增多和集中爆发了!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和边境冲突源于印巴分治时英国留下的“祸患”。1947年6月,在英国撤出印度大陆前,其英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制定了一个分治方案,将印度分成了两个“自治领”,然而,蒙巴顿方案中却并没有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确定。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及无数次的边境冲突。直到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仍然经常爆发武装冲突。本月16日,印度借口两名外交官的失踪,在克什米尔又一次挑起了双方的武装冲突。
英国在1814年侵占了尼泊尔,并强行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及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方划归了印度。2008年,沙阿王朝在尼泊尔的统治彻底结束,尼共(毛主义及联合)等左翼政党执政后,尼泊尔与印度也就有了疏远的趋势。因为担心尼泊尔 *** 会声索领土 *** ,所以,莫迪拟定了“木已成舟”的策略,在其实际控制的卡拉帕内,里普列克,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公路等基础设施,意在事实“蚕食”尼泊尔,将这片土地“合法化”。这显然激怒了尼泊尔 *** 和人民。于是,尼泊尔议会在5月13日通过了尼泊尔“新地图”。等于是在法理上收回了这355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南亚地区称王称霸惯了的印度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向这三个争议地区派出了军队。而尼泊尔显然不能任由印度这样的“霸道”行为得逞。于是也向该地区派出了军队。6月13日,“冲突”爆发了。
拉达克地区的领土争端问题也是英国制造的,一道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本属于北方邻国的合法领土居然划归了印度。而印度呢?明知不是自己的领土,却还偏偏要“强占”。所以,边境地区的摩擦也就产生了,甚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爆发过战争。可是,印度却不接受历史教训,每逢国际局势有变化,或者印度国内的矛盾需要转移,需要调动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时候,印度总会在这些争议地区制造摩擦。所以,在印度国内疫情失控,国际局势出现变化的当下,莫迪又开始“兴风作浪”,并制造了加勒万河谷的“越境偷袭”事件。不过,由于军队素质低下,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从结果来看,很显然,在这三场冲突和对峙中,印度均没有“占到便宜”。可是,即便如此,印度却仍然没有悔意,仍然不断的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因此,有网友问:难道莫迪就没有考虑后果?其实,以莫迪的“脑袋瓜子”,显然不可能不考虑后果。但是,由于国内矛盾的转移需要,以及莫迪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印度,再加之印度也有了核武器,他断定“摩擦”不会升级为大规模战争,所以,也就似乎无所顾忌了。不过,莫迪的“投机取巧”也有可能会害了印度。因为,如果印度屡屡突破底线,特别是忽视邻国维护领土 *** 决心的话,印度难免会有“自食其果”的时候。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tgqz/4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