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什么叫南明?
明朝灭亡后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政权统称为南明。
一共有四个皇帝,一个监国。集福王弘光政权,鲁王监国政权,唐王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同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次年改元弘光,五月清攻占南京。
此外,唐王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在广州建立邵武政权,桂王朱由榔在广东建立永历政权。
南明各政权为争夺正统地位相互排斥,不能联合起来,最终被灭。
1662年桂王被吴三桂所杀,南明至此彻底覆灭。
历史上南明时期是什么时候由谁创建的?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打进北京,推翻了明朝中央政权。不久,农民军失利,清军于五月间进占北京。清王朝终于继明王朝之后,成为统治全国的新王朝。明朝几个藩王曾在南方建立过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明,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也最后覆亡。宋应星在清兵入关后就弃官回家。此后,他的胞兄宋应升和其他一些亲友,在南方参加过抗清活动。据宋应星一个族侄为他写的传记,他曾任滁和道和南瑞兵巡道。而这应该是他在南明政权担任的官职,可见他也投入过抗清斗争。他在抗清失败后的归宿,缺乏记载,传说他晚年云游四方,不知所终;有的书上说他可能卒于顺治康熙之交。有关宋应星生平的历史资料极少,解放后发现了他的《野议》、《思怜诗》、《论气》、《谈天》四种著作,从而提供了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自然学说的新材料。
南明为何只能延续17年?
一般来说,南明其实都是不被算在明朝里面的,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比如汉朝因为王莽篡汉而分成了西汉和东汉,宋朝被金人入侵产生了南宋,而明朝末年,其实也有政权南渡,史称南明,但是更多人对南明是并不了解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南明的存在,认为清兵入关崇祯吊死,就是明朝的结束,而对于后面的发展就不是很了解了。南明也是一个很少被提起的时代,而且字计算明朝的延续时间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把南明计算在内。南明延续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只有短短的十七年,存在感太弱,但是为什么这个时代只能延续十七年呢?南明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南明简介
南明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多个流亡政权的总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 [3]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随后清军快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池破。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在局势**的情况下大西军余部和明朝官僚联合起来,在西南地区拥护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的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率清军入缅,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四月,永历帝与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处决,明统始亡。
此后郑成功继续沿用永历年号,东征**,作为抗清基地,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或监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延平王郑克塽降清,宁靖王朱术桂**,明朔始亡。
2.南明为何只能延续17年
当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后,南京在稍显混乱后,开始重新组建另一个中枢,快速运转起来。明朝最初定都南京,朱棣迁都北京后,仍在南京留下一套完整的中枢班子,用来帮助帝国维持运转此时的南明,仍保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
宋朝就是依靠南方半壁江山,延续了上百年,甚至几次差点北伐成功。可相比较于南宋,南明灭亡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南明从崇祯自缢,弘光皇帝登基,再到永历皇帝在云南被吴三桂杀害,先后经历了4位皇帝,一位监国,但也只是支撑了17年。
这自然跟外部环境有关。宋朝的时候,有许多外患可以互相牵制,明朝只有清朝一个外患。南宋的时候,需要面对西夏、金、辽、大理、吐蕃、蒙古对峙。虽然要同时面对那么多外患,确实吃不消。但同样的,如果利用好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互相牵制他们,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争得一分喘息的机会。
后来南宋灭亡,就是因为需要直面蒙古这个强敌。而南明从一开始,就需要面对清军的进攻。
自吴三桂投降后,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接连击败,而张献忠又在四川被清军击败,残余的大西军只能逃亡到云南贵州一带立足。所以,在当时的北方就没有人能牵制住清军。清军很快度过黄河流域,直接与南明发生冲突。
而当时的南明内部,实在是糟糕透了。各方势力为了自己的利益,在争夺皇位这件事上,互相斗争得非常厉害。即便是那些号称君子的东林党人,也同样卷起袖子,参与其中。明朝自中后期开始,就爆发了非常的党争。
正是因为这些党争,使得明朝产生了大量的内耗,实力受损严重。这些参与党争的人中,有的是为了得到拥护新皇帝登基的功劳,有的为了夺权。也有的担心某位新皇帝上位后,对自己不利。
所以,争得一塌糊涂。而在这个时候,那些手握军权的将军得以上位。在明朝的时候,武将位置低于文官。这样可以防止出现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出现。南宋的时候,即使同样衰弱,但仍然可以号令武将。
但在南明时期,那些武将十分的跋扈。被推上皇位的弘光皇帝,表现也十分的平庸。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便已败亡,南京沦陷。
在南京沦陷后,明朝内部宗室的斗争更加厉害。他们都自称监国。但这些监国都没有存在太久的时间。当时的抵抗,除了史可法,其余的来自民间的反抗。
弘光之后的隆武,虽然是一个比较有想法,也有能力的皇帝,但受限于内部党争的影响。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隆武之后,南明甚至爆发了一场监国与皇帝之间的战争。这无疑是自损实力,让敌人开心。
所以,南明后面两个政权,都没有维持很长时间。等到永历皇帝到云贵地区的时候,其实已经势力衰弱。
逃到云贵地区的大西军残部,虽然有一部分人愿意拥护明朝,但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用户大西军的首领孙可望当皇帝。就连当时南明的锦衣卫首领,也都暗自拥护孙可望称帝。
到了南明君臣流落到缅甸的时候,已经是势力微弱,根本难以挽回大局。
3.南明灭亡
永历十三年(1659年)八月二十八日,朱由榔由滇西逃往缅北。这实际上已标志着南明灭亡了,此时南明在**境内已无任何立足点。
永历十四年(1660年)李定国、白文选亲率明军入缅想迎回朱由榔,缅军杀使者,明军与缅军大战于缅北,明军大胜,后接旨退兵。
顺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将士25000,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准备夺取台湾为新根据地。同年八月十二日,缅王以饮咒水盟誓为名,杀了跟随朱由榔的四十二名大臣和太监;十二月初三,缅王受到于压力,将朱由榔及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
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台湾荷军向郑成功投降。四月十五日,朱由榔与儿子朱慈煊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郑成功二子郑经在思明与乳母私通,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朱由榔在云南被杀,郑成功数痛攻心,于五月初一日病逝(据最近考证是被暗杀);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国在真腊得知永历帝死讯,也忧愤而死。
康熙三年(1664年)八月,夔东十三家抗清失败,李来亨全家自焚,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南明是**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为何有如此之说?
因为南明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从1644年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到1683年8月13施琅登上台湾岛接受郑家的正式投降,这四十年间大陆和台湾岛的抗清势力的一个统称。
真正意义上的南明,从公元1644年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到公元1645年5月23日黄得功兵败芜湖荻港朱由崧被清军所擒,存在了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建都南京的南明是南方明朝残余势力所承认的共主,所以它被称为南明也算是实至名归。
然而弘光帝被擒后,南方明朝残余势力便分裂成为了两大部分。以郑芝龙为代表的郑家控制着东部沿海地区,郑家参与扶植明宗室称帝;而在内陆地区的明朝宗室,也在当地明朝残余势力的扶植下称帝,这一支后来与大顺和大西农民军残余势力结盟,农民军名义对其称臣改编为明军,双方联合对抗南下的清军。
这两方势力之间相互并不承认甚至敌视,而在这两方大势力之外还出现过自立的小势力,于是出现了监国并立,皇帝与监国并存的奇怪现象。这些势力间相互攻伐过,但是它们之间也迫于形势合作对抗过南下的清军。
这里简单列举一下南明存在过的政权,以便大家了解其历史。
弘光帝朱由崧被清军所擒的消息传开后,明朝宗室纷纷宣布自己为监国,那些太短的就不列了,只列出几个主要的。
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在福建宣布监国后称帝,也就是隆武政权。但是第二年(公元1646年)朱聿键就因为不甘为郑芝龙的傀儡而被郑芝龙抛弃,很快他便落入了清军之手并遇害。隆武政权比起弘光政权,也就多存在了大概两个月时间。
比朱聿键晚了40多天,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宣布监国,其后他拒不承认隆武政权。由于他的实力弱小,很快就被南下清军赶下了海,但是直到1653年他才取消了监国之名。最后依附郑成功求存,1662年病死于金门。
桂王朱由榔在朱聿键死后宣布监国,同年(公元1646年)称帝改元永历。同时期称监国的明朝宗室不少甚至有称帝的,但是都很快被清军攻灭,这使得永历帝反而成了明朝宗室唯一的代表了。
1650年,郑成功等出于避免内讧的考量,接受了永历帝给予的封号,这时残存的明朝势力、农民军势力算是统一到了一个旗号下。
不过这个统一的局面只是表象,郑家根本不听永历小朝廷的调遣,而永历帝自己手中也没有任何军队。这个小朝廷先是依靠李来亨等的大顺军,后又依赖孙可望、李定国的大西军才能得以苟存。
内部四分五裂的永历小朝廷最终归于失败,1659年朱由榔逃亡到缅甸,1661年缅甸迫于吴三桂的**将朱由榔交给了吴三桂,1662年4月朱由榔被杀于昆明。朱由榔被杀后,再没有出现监国的明朝宗室,剩余反清势力便一直使用永历年号,到1683年8月13郑家向施琅率领的清军投降时,郑家在台湾都使用的依旧是永历年号。
本来按照我们**传统的历史划分法,从1645年弘光帝被擒后,南部的明朝残余势力就应该被称为东西明。但是由于清朝不承认崇祯以后这些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当时这些政权的年号便成为了禁忌,清初的‘明史案’就是因为民间私纂的《明史》,出现了这些政权的年号才被引发的。所以在清朝时期并没有南明一说,更遑论东西明了。
清朝所刻意造成的这么一段历史空白时期,到了现代修史时自然是要填补。在私人撰写的书籍里,这段历史便被约定俗成地称为了南明。但是按照**的传统朝代划分规则,显然将这段历史统称为南明并不合适。
可因为没有官方叫法,也只能用南明这种笼统的称呼指代这一段历史时期了。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