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凌源市属于哪个市
凌源市属于辽宁省朝阳市。
凌源,辽宁省辖县级市,由朝阳市代管。位于辽宁西部,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距沈阳428千米,距北京362千米,距秦皇岛219公里,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
凌源,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其境内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2007年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凌源市的风俗民情
皮影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剪纸、戏曲、木偶戏等相结合的一门静动融合的艺术。凌源皮影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清《塔子沟记略》记载,清乾隆五年,凌源“塔子沟厅初建之时影戏已大盛气”。
凌源高跷秧歌是凌源地区传统的群众性秧歌舞蹈活动。据地方志记载,其清代即已出现,清末民初是其鼎盛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凌源高跷秧歌舞蹈语汇丰富,舞姿优美,造型生动,充满辽西浓郁的乡土气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凌源
凌源是辽宁省哪个市
凌源是属于辽宁省朝阳市。
凌源市隶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北与建平县、内蒙古宁城县毗连,东北及东与喀左县接界,西及西北与河北省平泉市相邻,西南与河北宽城县、平泉市接壤,南与建昌县、河北青龙县相连,东南与建昌、喀左两县搭界。
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50″~41°26′,东经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长93.3公里,东西宽66.1公里,周长318公里,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市区距建平35公里,距喀左35公里,距建昌74公里,距朝阳120公里,距沈阳435公里,距承德180公里,距北京371公里。
名称由来:
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凌源地名之了解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县级),为关东第一站,东北最前沿,对外宣称,“京郊漫城,北国凌源”,朝阳的地名缘于《诗经》:凤凰鸣兮,于彼高岗,梧桐生兮,于彼朝阳。朝阳辖下的凌源(非陵园)市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
(一)化石文化
朝阳市为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也是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走到山顶上,随意敲开一块扁平的石块,就有可能敲出一点五亿年前的鱼化石,或其他昆虫、植物化石。前些日子,北京师范大学有个教授,专门研究昆虫化石,在凌源地区就发现了有100多种昆虫化石,听他讲,那时就有螽斯(蝈蝈),跳蚤等昆虫。1.5亿年前,凌源地区是一片浩瀚的大海。
(二)红山文化
境内有红山文化,据考证,五千多年前,有红山女神庙,有积石冢。轩辕黄帝就葬于此(学者们有争议),
九十年代初,带领学生去参观,曾亲眼目睹过坑中黄帝的骨植,只是我们没有看到陪葬品,如玉龟(放到博物馆去了)。但我并不知道那就是轩辕黄帝,只是看个热闹。可见那时就有先民生活、繁衍在凌源地区。
(三)卢龙古道
凌源也是曹操北征乌桓的卢龙古道。大家都能背诵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那是曹操征服乌桓后从辽西走廊傍海道回去后写的一首诗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平冈即现在的凌源。可见三国时期,凌源有先人活动的轨迹。具考证,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均是朝阳人,就连平叛他们的李光弼也是朝阳人,那时凌源是胡人的天下,凌源为营州。
(四)成语典故
“老马识途”,这句成语,大家都熟悉,但这句成语的发生地是哪里?历史记载:管仲、隰(xí)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选自《韩非子 说林》)。凌源也是古孤竹国的范围,是伯夷,叔齐两兄弟之故乡,“不食周粟”这句成语,依然再用,比喻忠诚坚毅,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人工作,这两句成语,均与凌源有关。
凌源是历史上孤竹、狄、戎、鲜卑人、契丹人、金人、满、蒙古人征战、生活的地方。明末清出,凌源地区也是满山葱郁,野兽横行的地方,虽然有人居住,但人口稀少,由于修建承德避暑山庄,不断砍伐,努鲁儿虎山系渐渐贫瘠,也渐渐住下了闯关东的来自山东,山西,河南的汉、回等各民族,所以凌源地区便是满、蒙、回、汉等22个不同民族杂居的地方,也便有了不同民族给居住地命名的地名。
凌源的地名,从何而来,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辽代时称榆州,乾隆43年前,称塔子沟,是满语,泥泞的地方。 凌源下辖的6乡、16镇、8个街道命名形式基本是(1)以杖子(就是帐子,帐篷 ,也有一说障子,用栅栏围起来),或营子命名,屯兵的地方,如杨杖子,大王杖子,宋杖子,牛营子,四管营子(传说是一个王爷的第四个儿子驻扎之所),下辖的许多村庄多以姓+杖子、方位+杖子来命名,可见历史上这个地方的不断的厮杀,地理位置之重要。
(2)以河或河的方位命名,如三道河子,大河北,河坎子。
(3)以家命名,如三家子,三十家子,这个“家子”,如同北京附近命名的“×各庄”之意,“各”就是“家”的不同发音。
(4)以蒙语音译或意译。如乌兰白镇――赤色的土,下辖的两个村,哈巴气――山口,嘎里嘎 ――篝火。
刀尔登镇――那莫刀嘎吉尔(或者大日登)――宽广开阔之地。境内有许多暴姓人家,有“坟会”传统。
小城子镇,与喀左大城子相对应,清朝时,内蒙古喀喇沁部蒙古族游牧到此落居,并砍伐树木,栅栏四围,以御虎狼,蒙古语称“伊和浩特”的译意,(伊和,大的意思,浩特为城)下辖有朱碌科村,与内蒙古朱日和同意,意为“心脏”。
四合当镇奈曼营子 (或者叫乃马营子)――奈曼嘎浩若,浩若,蒙语,营子的意思,奈曼嘎,部落的首领。
另外,有叫房申(或者叫房身)的地方,事实上在东北有很多叫房申的地方,有很多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女贞语(满语),多用于村屯,意义不详,猜测还是与房子,家有关。
(5)以店命名。古时,交通不发达,车行驿站为店,象万元店、瓦房店等。
(6)以居住的山势,方向命名,如沟门子(与山嘴子同意,两山之沟口),××沟等等。
(7)以生产的物品为名。如烧锅――烧酒的村子,铁匠炉――打铁的村子,茶棚――卖茶的地方。
(8)文化特色。有一村庄,名曰无白丁营子,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以上对家乡的地名的由来 ,进行了粗糙的认识,希望专业人士继续挖掘,在宣传家乡,赞美家乡,服务家乡, 畅游家乡时,增加历史厚重感。
凌源市属于哪个省
凌源市属于辽宁省。
凌源位于辽宁西部,由地级朝阳市代管。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距沈阳428千米,距北京362千米,距秦皇岛219公里。
凌源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凌源市辖5个街道、16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凌源市常住人口为540832人。
历史沿革: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
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
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
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本文来自“七秒鱼.”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