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汶川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概述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8%。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地理位置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境中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东南部,因汶水得名,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芦山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地图坐标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 全县东西宽84千米,南北长105千米,总面积4084平方千米。
自然气候
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漩口、映秀地区)北旱(威州、绵池地区)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为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在是2000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13.5℃(北部)~14.1℃(南部),无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时,适宜各类动植物生长。
地形特征
境内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东北为龙门山脉,西南为邛崃山系。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为6250米;东南部漩口地区的岷江出口处海拔仅780米。岷江过境,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县境岷江四大支流。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5℃,年降水量500毫米。
旅游景区 汶川县
走进汶川,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片生态的乐土!一座离都市最近的“天然氧吧”!一处最适合都市人休闲的旅游圣地!这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旅游舒适期很长,夏季每天舒适时间为23~24小时;这里的生存环境质量极高,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类一级,空气污染指数为25,是都市的1/5;地表水环境质量为国家一级,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仅以三江、草坡、卧龙等生态景区为例,日释氧气量为1500吨,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50个,比某些大都市高1000倍,空气中含菌量比某些大都市低100~1000倍。
走进汶川,你会享受到独特的集自然、生态、藏羌民风民俗为一体的短程特色旅游和城市度假休闲旅游。你可以去追溯世界上最古老的羌文化,绚丽的羌族刺绣;欣赏历经千年不倒的羌寨、碉房和邛笼仍在雪山下耸立,被称为世界桥梁先驱的悬筒和溜索仍在峡谷上空弥香。
走进汶川,阅尽人间春色:那数不清的直径数米的巨树构成了一片片的独特森林,杜鹃、香楠、珙桐、连香、桂花、兰花形成了香海、香路、香山,尤其是那数十种杜鹃从春至冬依次开放,美艳无比。夏季,是观赏鸽子花的最好季节,这里是全球唯一能看到如此壮观美景的地方。从4月开始,花朵由淡绿色而乳白色而棕褐色,山风吹拂,万花齐动,似对对白鸽展翅欲飞;秋时,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雾凇、冰挂、冰瀑是雪的精灵,雪莲、腊梅是雪的天使。
迥澜塔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 *** 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
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盘沟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区内共分布著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总数的10%。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动物金丝猴、羚牛等共有5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据统计区内其它动物种类如:脊椎动物有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3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25种,鱼类18种;昆虫约1700种。据已采集的植物标本统计,区内植物有近4000种。高等植物1989种,在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20种,被子植物160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清树,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3种。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水能蕴藏量。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景型多样、气候宜人,集山、水、林、洞、险、峻、奇、秀于一体,还有浓郁的藏、羌民族文化。区内建有相当规模的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保护动物繁殖场;有世界著名的“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博物馆的大熊猫博物馆。
卧龙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1980年加**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006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下辖一乡一镇,现有农民4500多人。保护区直属国家林业局,特区隶属四川省 *** ,部、省均委托省林业厅代管。特区与保护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的管理体制。
卧龙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自然条件独特,地貌类型复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享有“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广谱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之美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81种,野生大熊猫143只,占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资源的近10%。卧龙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四川省 *** 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林业局“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2006年10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同时被**旅游电视协会评为“**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并授予“**最令人向往的大熊猫的故乡金牌称号”。
旅游指南 特产
花椒
汶川的花椒是当地有名特产,花椒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又可加工制作肥皂。花椒能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三江土腊肉
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将鲜肉用盐等材料,腌入缸中。2~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汶川的腊肉是地震后才逐渐有名气的,可以说是新兴特产。
大樱桃
每年5月份,汶川当地的大樱桃上市,这种樱桃叶浓绿而大,果大味甜,单果可达13克左右。甘甜爽口,色泽美丽,外观好。当地民众把像“微型红富士”的樱桃又称之为“大樱桃”。
历史文化
晋置汶山县,北周置汶川县。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江即岷江,汶乃岷的隶书之变,且岷汶古音相通。
2000年,汶川县辖6个镇、8个乡:威州镇、绵虒镇、卧龙镇、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克枯乡、龙溪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百花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1193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威州镇29237绵虒镇9373映秀镇7977卧龙镇2552漩口镇13091水磨镇10467龙溪乡4851克枯乡3445雁门乡6980草坡乡4906银杏乡2672耿达乡2583白花乡9644三江乡4157
2004年,汶川县辖6个镇(威州、漩口、映秀、水磨、绵虒、卧龙)、8个乡(雁门、克枯、龙溪、草坡、银杏、耿达、白花、三江)。
2008年5月12日,遭受8级强震,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现已重建。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已建成投产各级电站40余座,装机容量达100余万千瓦,1986年初被评为全国首批5个“初级农村电气化县”之一。西羌第一村、姜维城古文化遗址、萝卜寨民俗村等景区。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已建成以国道213、317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路,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
邮电通信
蓬勃发展,移动、联通通信网路覆盖率达85%以上,县城及主要集镇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程控化、传输数位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威州城区面积已达3.53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
文化教育
汶川县域内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阿坝州财贸校、阿坝州电大等6所大中专院校,州水电、农业机械、交通、牧业等4所州级技工**,农牧林科研所3所以及初、高中9所。被列为省重点中学的威州中学,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育质量快速提升,走在全州教育最前列,为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培育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政治经济
1950年以前,汶川县各族人民在极端贫困中挣扎。单一的农业生产原始粗放,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尚存,一年辛苦不足半年粮,靠挖药、熬碱、背运维持温饱,一遇天灾人祸,不乏家破人亡。据1949年的统计,汶川县农业总产值仅42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下同),人均110.59元;粮食总产690.5万公斤,人均131.4公斤;各类牧畜22080头,人均0.58头。
解放后,** *** 和人民 *** 十分关心民族地区的生产发展,优先发展交通,兴修水利,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汶县独具地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1963年灌茂公路沿岷江东岸通达威州,沟通了县境南北8个乡镇,以后又沿氓江及县境各大支流陆续建成了汶~茂(县)、汶~理(县)、中(滩堡)~小(金),漩(口)~三(江)公路,形成汶川县交通主干线。随着生产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建乡间公路、专用公路、机耕道近千公里,组成汶川县交通网。汽车外可达周围各县,日流量上千辆,内可达各乡镇及大部分村寨。汶川县先后建成水利设施200余处,耕地灌溉面积达17186亩,基本解决了北部干旱河谷地带的农业生产及人畜饮用水困难,摆脱了世代靠天吃饭之苦。同时还开发了水能,省、州、县共建大、中、小型水电站20余处,1985年成为全国首批5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为汶川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0年底,汶川县农业总产值已达2282万元,比1990年增5.4倍;人均337元,比1949年增3倍;粮食总产6024万公斤,增8.7倍,人均890公斤,增6.8倍;各类牲畜73303头,增3倍,人均1.08头,增53.7%。工业更是从无到有,已建立了以水电、建材、采矿、煤炭、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218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4470万元的48.95%;1978年以后新兴的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各乡、村因地制宜建立了自己的小型企业,有建材、建筑、加工、运输、小水电、采矿(煤、金刚砂、石英石、石膏)等门类,总产值达1895万元,相当于汶川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2.39%。同时,省、州还在县内先后建立了水电、机械制造、采矿、冶炼、造纸、制药、建材、化工、轻工等20余个中、小型企业,共同构成了岷江经济长廊:北以威州镇为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部映秀镇为新兴水电工业区;南以漩口镇为州、县工业生产基地。
1990年底社会零售额达7153万元,其中县属商品零售额为6123万元。国内纯购进182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407万元。1990年底,财政收入达1240万元,是1950年3万元的400陪、1980年508万元的2.4倍,由依赖国家补贴变为基本自给。职工年工资人均2104元,比1978年533.95年增加近4倍;农民年纯收入达543元,比1978年101.12元增5.3倍。城乡储蓄金额达6319万元。
累计实现生产总值125.75亿元,较“十五”增长33.3%,年均增长4.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18亿元,是“十五”的3.5倍,是1958年至2005年投资总和的2.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5.87亿元,较“十五”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41亿元,较“十五”增长48.8%,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连续五年排名全州第一,实现了再生性跨越,拓展了发展起跳新空间。
2010年完成生产总值33.6亿元,同比增长3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1:24,人均生产总值达30968元。
农业
汶川县致力于建设标准化农业基地,2010年发展甜樱桃1.2万亩、猕猴桃1.5万亩、茶叶1万亩、无公害蔬菜1.5万亩、花卉及食用菌300亩。建设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6个,培育规模养殖户395户,年出栏牲畜5.24万头(匹、只)、家禽13.5万只。致力于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品牌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设,“汶川甜樱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甜樱桃、猕猴桃、汶川羌芽等特色农产品成功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市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积极探索“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发展模式,加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培育扶持专合组织42家,汶川大樱桃公司、佳馨农业、九寨茶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元,同比增长19%。
工业
2010年汶川县190户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户)。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延伸铝、锂、磁材等产业链,推进工业产业上档升级,南联食品机械、兴华玻璃、力晖食品等29户企业落户广东汶川工业园,阿坝铝厂、广盛锂业、九寨药业等11户企业入驻漩口新型工业集中区。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82.6%。
区域政治 姓名 职务 工作分工 旺娜 县长
**县人民 *** 全面工作。负责监察、审计、法制等工作
汪国林 副县长 负责县人民 *** 常务工作。负责发改、财税、督查督办、目标管理、统计、机关事务、物价、政务服务、国防动员、外事、保密、健康经济等工作 付旧军 副县长 负责公安、司法、**、依法治县等工作 向光贵 副县长 负责科学技术、智慧财产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全民健康幸福汶川建设等工作 余理胜 副县长 负责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陈劲斌 副县长 负责民宗、民政、精准扶贫、**后扶、农业畜牧水务(“南林北果+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经济庄园建设)、环保、林业、粮食、供销等工作 候治强 副县长 负责城乡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国土资源、不动产登记、防震减灾、环境治理等工作 罗萍 副县长 负责教育、卫生、计生、疾控、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等工作 行政区划
汶川县辖6个镇、7个乡,分别是:
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漩口镇、水磨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
人口数量
根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 数据,全县总人口11193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为:
镇名 威州镇 绵虒镇 映秀镇 卧龙镇 漩口镇 水磨镇 龙溪乡 克枯乡 雁门乡 草坡乡 银杏乡 耿达乡 白花乡 三江乡 人口(人) 29237 9373 7977 2552 13091 10467 4851 3445 6980 4906 2672 2583 9644 4157
而根据2007年度汶川户籍人口年报数据,汶川县2007年年末户籍人口1054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为:
镇名 威州镇 绵虒镇 映秀镇 卧龙镇 漩口镇 水磨镇 龙溪乡 克枯乡 雁门乡 草坡乡 银杏乡 耿达乡 三江乡 人口(人) 30688 8606 6641 2861 15215 11935 5172 3689 6835 4211 2833 2756 3994 交通线路
汶川县的道路交通以国道213线、国道317线为主干。汶川县汽车站设在汶川威州镇,每天有发往成都、都江堰、彭县、理县、马尔康、九寨沟等地的客车。除了七盘沟树林公园和西羌大峡谷尚未开放不通车外,到各景区皆可乘车到达。
铁路交通方面,离汶川县最近的大型火车站为都江堰火车站。
自然灾害
1933年8月25日,汶川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芮氏地震规模8.0级,强震持续约1分钟,叠溪镇、松坪沟的山寨即时全部毁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芮氏地震规模8.0的大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根据地质调查所测量,震源深度约在地表下十公里处承受了相当于251颗广岛核子弹的威力,地震烈度达11度,属于“毁灭性地震”,意即“只有少数建筑物尚未倒塌。桥梁毁坏。铁路轨道明显弯曲,地下管道完全不能使用,地面有很多裂缝、大规模滑坡、山崩,地表产生相当大的垂直和水平断裂。”这地震属于浅层的“板块内地震”,推测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有间接关系,释放出的能量超过台湾921大地震的五倍。
汶川县总共有多少个乡镇
汶川县辖威州、绵_、映秀、漩口、水磨、卧龙、三江、耿达8镇,龙溪、克枯、雁门、银杏4乡。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居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
南距省会成都约132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是前往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景区和大草原的必经之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扩展资料
汶川县以“大健康”为统领,按照“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力打造烟雨三江、丹青水磨、天地映秀、熊猫家园、大禹故里、古韵羌山“汶川六景”,大力发展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汶川三宝”产业。
深度挖掘治水文化、羌藏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汶川文化四朵花”内涵,奋力推进家风、校风、民风、政风“文明**”建设。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市)中排名前三,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和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参考资料来源:汶川县人民政府-汶川概况
汶川县属于哪个市
汶川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2020年底,汶川县下辖9个镇,面积4084平方公里。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文水)而得名。自汉武帝设立文山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汶川气候
汶川县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由东南向西北上升,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八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带。所以说“十里不同天”。
但南部多雨(漩口、映秀地区),北部干旱(涠洲、棉甲虫地区),光、热、水分布不均,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以上,年平均气温12.9℃。
汶川县的历史
1.汶川地震是**历史以来第几次大地震
2004年12月21日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 在世界历史上,那次地震最大?至今尚无定论.在人类历史上,世界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究竟那次地震最大?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评定的标准不一致,认识也很不统一.科学家公认最大地震为 8.9级.但那次地震可定为 8.9级呢?众说纷云.有人认为 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那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 8.9级.还有人认为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尔一哥伦比亚边界附近海中发生的那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8.9级.也有人认为1933年 3月 3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发生的地震最大,震级是8.9级.但也有不同的观点.1933年日本三陆地震,日本人自己推算只有 8.5级.1906年厄瓜多尔一哥伦比亚边界附近海中那次地震,一般也只定为8.6级.1960年智利那次大地震,也有人定为8.5级或8.75级,甚至还有人定为 8.3级,列为一般大地震的. 值得指出,1960年智利大地震前后,在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7级以上大地震至少发生了5次,其中3次达到或超过8级.如果把整个地震过程统一起来看,智利大地震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堪称罕见的特大地震.。
2.求汶川历史
汶(wèn)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县,西接宝兴、小金县,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县域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
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1325米,周围有茶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马尔康246公里,国道213、317线穿城而过。 自1963年恢复建县至今,全县辖6镇8乡,总人口11178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57人;羌族人口29839人,占总人口的26.69%,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
岷江纵贯县境西部地区,长达88公里,主要有杂谷脑、鱼子溪、草坡等河流,流域面积1429平方公里。全县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348万千瓦,可开发量170万千瓦,现已开发1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汶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
1963年复置。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左右,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风土人情: 这里的羌文化在以前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目前基本保持了自己原有的风俗。这里还沿袭着千百年来羌家小伙与姑娘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年羌族节日期间,寨子内,小伙姑娘们不仅深情对歌,还和村里人一道围着火塘跳锅庄舞,吃着大块肉,喝着自制的米酒,咂酒,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其热闹的场面充满了浓郁的西部羌民族特色。
这里称女人为包帕子的,女人一般在家织布、做饭、养牲畜。称男人为顶帕子的,意思是顶大事的。
农闲时节的羌寨,男人们外出揽活去了,女人们搬出针线筐,晒台上、门槛上就坐满了绣女。羌民生活在山中,离云很近,雨过更是云烟升腾,云给了他们灵感,他们将云绣在鞋上(还有袖口、衣襟、裤管、头帕),将云踏在了脚下,每一步都走在云中,过着云上的日子。
就连寨子里已经 *** 传统服装的男人们,也无一例外穿着云云鞋,艳丽精致的云云鞋在男人们的蓝黑汉服下面非常打眼,给英武的羌家汉子平添儿女柔情。 羌族的服饰,多以自产的火麻经加工后纺线织成,俗称“麻布衫”,或以牛羊毛吊线后织成,俗称“毪衫”,亦有布衫,以青色为多。
腰间男束腰带,女束花围腰,外着无袖羊皮褂子,穿草鞋或“云云鞋”(羌绣布鞋)。由于现在受外面世界的影响,现在萝卜寨里的一些羌族年轻人,平时也着汉装了。
羌族的挑花、刺绣工艺精湛,早在明清时,就已普遍盛行。萝卜寨的羌族妇女,从小就受到挑花和刺绣工艺的训练,常在耕种劳动之余,从事纺线、织麻、挑花、刺绣等活动。
她们挑花和刺绣,一不打样,二不划线,全凭自己的构思,自由动用五色丝线和棉线,信手挑绣出富有羌族特色的图案,如色彩绚丽的几何花纹、栩栩如生的各种花卉和动物等。
3.汶川距今有多少历史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
古属冉毵(sān)部年(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池等5县,绵池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池县为绵池道,西晋改绵池县为汶川县。东晋后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池县。肖梁于绵池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间过治寒水驿(今汶川县绵池乡 *** 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迁坟川县治于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1990年底全县行政建置为3镇、14乡。
4.谁有汶川羌族的历史
「木姐珠与热比娃」和「羌戈大战」这两个有关人群起源的故事,原为一群人的集体记忆:以此,这人群得到凝聚。
在岷江上游,曾有多少人群曾分享此社会记忆已不得而知了。但是,现在这些故事显然被汶川、茂县、理县的羌族知识分子,以及汉族学者,用来解释羌族或玛、尔玛的起源。
以此创造的羌族认同,是一种以汶川、茂县与理县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羌族认同。「木姐珠与热比娃」和「羌戈大战」这两个有关羌族起源的故事,目前尚未成为包括松潘、北川等地所有羌族的集体记忆。
但透过各种有关羌族民间故事与羌族历史文化书籍的出版流传,透过经由**教育传人各羌寨之中的羌族认同,终有一日将成为所有羌族的集体记忆。 在汶川有一种说法,称戈基人后来逃往北方黑水地区,成为黑水人的祖先。
一位汶川知识分子说: 11.我们那儿还有些人说,戈基人朝黑水走了。我们称黑水的人生蛮予,不讲道理的人。
羌语叫「剥罗子」,不讲道理的。不管是藏族、羌族,反正是黑水人。
他们可能与藏族有关。剥,吐蕃。
因为他们黑水人一直对这一带有危害,对理县、威州、绵篪。茂、汶、理是一体的;再扩大就是松潘、黑水。
北川与这儿没什麽关系,因水系不一样。 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汶川羌族的认同体系中,茂、汶、理三县的羌族是羌族的核心,黑水人被排除在外。
在更广义的羌族认同中,黑水人才与松潘人一同被包含於羌族之内。而这位报告人,若非将北川人排除在羌族之外,至少将之祝为与茂、汶、理的羌族关系最远的人群。
这样的羌族认同体系,也表现在另一个汶川龙溪人所讲述的故事中: 12.人怎麽来的?好像讲的是两仔妹还是啥个。两个成了家,怀孕了。
怀了一年多生下一个肉团团。他们在山顶上,这肉疙瘩很细,就把它斩成几团,到处撒。
第二天,到处都冒烟了,这儿一个人家户,那儿一个人家户。人就这样来了。
后来洪水把人淹了后,就咸了九沟九寨。三落九坪十八寨,整个汶川、理县、茂县成了九沟九寨。
那时一个寨很大的,还包括黑水,此川可能也包括了。 在此我们也可看出,对於所谓「九沟九寨」的分布,报告人仍以汶川、茂县、理县为中心,其次是黑水,最后才是不确定的北川。
北川羌族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
《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
《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
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
《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
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
(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
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
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
(《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
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
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
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
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
5.汶川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2月2日发生**关中地区大地震,85万多人遇难,影响范围达7省211个县。
◆世界上受损失最大的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40年以来最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近25万人遇难,经济损失达百亿美元。
◆ **最早有记载的地震:**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
◆世界上引起最**灾的地震:1923年9月1 日的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木屋居多的东京有36.6万户房屋被烧毁,**和下落不明者达14万人,其中多数人是被地震引发的**烧死的;横须贺市有 3.5万户房屋被烧毁;横滨市有5.8万户房屋被烧毁。
◆**引起最大水灾的地震:1786年6月1日发生在**康定南的7.5级地震,因山崩使大渡河截流,10日后决口,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几十万人**。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19时 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8.9级。从5月21日开始,连续发生震动225次,3次超过8级,10次超过7级,其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实为罕见。造成14万人遇难。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的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 7.3级地震。
◆世界上哪次地震不仅震级第一,破裂长度第一,而且造成了危害最大的地震海啸?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发生在南美智利,震级达8.9级。规模约9.5(MW),为本世纪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曾侵袭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岸,其海啸高度高达6公尺,造成一千多人死伤或失踪。此次地震断层破裂长度约1000米,仍居有仪器记录以来世界地震之最。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的发明人: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停止观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
◆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是哪次地震?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 8.5级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该次地震波及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18个省、市、自治区。有感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四分之一强。
◆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滑坡是哪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所造成的滑坡。在地震的极震区一带,地震造成的滑坡量大到无法统计!仅外围区的65千米的范围内,滑坡面积就达 31平方千米。在会宁、静宁、隆德、靖远四县就发生滑坡503处之多。固原的石碑塬一带,形成了一个长达5500米的滑坡体。会宁的清江驿响河上游,滑坡体将2500米长的一段响河堵塞,并在其上游形成地震堰塞湖。
◆哪次地震造成了危害最大的地震湖啸?同地震海啸发生的机制一样,如地震发生在湖底或湖岸,就会引起湖啸。根据近代资料,我国最大的地震湖啸以1951年12月23日云南剑川6.3级地震为最大。地震时剑湖水浪高达4-5 尺,涌上湖岸达1千米。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是哪一次?地震火灾是地震次生灾害中最主要的灾种之一。据记载,地震火灾延烧时间最长的首推1870年4月11日发生在四川巴塘的7.25级地震。上午10时地震时,居民都在生火做饭,地震使房宇倒塌,火灾延烧达一周,可谓历时最长的一次地震火灾。
6.四川汶川历史地震资料
1900年8月(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邛崃地震,荥经、犍为等地有感。
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孚7级以上地震,二百里内沿途房屋大多震倒。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又震。
1905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二日)自贡地震,宜宾也震,十几天内余震19次。
1949年以来发生在四川的7级以上地震就有3次:1955年4月14日,康定发生7.级地震。1973年2月6日,炉霍7.9级地震,受灾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其中2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灾害情较重。1976年8月16日,松潘发生7.2级地震。
7.汶川大地震的由来
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
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在地震预报方面,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
这场震惊全国的里氏7.8级地震始于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汶川县,震级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除了吉林、黑龙江和**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据有关专家估计,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此前已有专家说,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截至记者发稿前,余震已经发生两千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4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6.1级的余震发生在四川汶川。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汶川这个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 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处于**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 **地震局的专家认为,因为**东部和西部的地质分布、地壳厚度、地壳运动速度差别很大,而这次地震发生在东部和西部变化差别最大的这个带上,即南北地震带——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都为地震密集带。
宏观的解释是,“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倪四道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说,“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上。”
倪四道说,这次地震具体的发生机制是挤压,“一开始主要是挤压,到地震快结束时可能还有走滑的能量释放。”倪四道说,这次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说,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
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不过王二七也说,目前我们对这一地震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不知道是由地壳的挤压、伸展还是水平走滑造成的。
而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是新的 *** 隆起板块和原来的老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从这个角度讲,这个地方是个地震多发区。
根据1999年9月**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的《**强地震目录》,四川地区共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1973在四川的炉霍发生了7.6级地震,之后三年发生了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
**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学忠研究员曾在2002年对四川省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做过分析:“四川地区很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强烈地震了,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就是强震缺失,按照历史的经验,缺的时间越长,将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估计”。
这种背景下,陈学忠研究了四川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发现从历史经验性上看,以前四川地区7级以上强震发生之前几年,周围都有一个接近8级左右的大震发生,根据这种现象,然后往后推,昆仑山2001年已经发生了8.1级地震,如果这种规律延续的话,几年之后四川地区就会发生这种地震。 面波对高层建筑影响比较大 **地震局**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对本报记者说,这次汶川发生地震是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
在地震学中,一般发生的震级越高,其破坏力度越大。这次汶川地震7.8级,其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会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目前还没有关于这次地震的详细数据和反映地震破坏力度的地震烈度分布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个粗略的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图是在未经过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得出的)。**地震局的陈长林对记者说,地震烈度分布表估计1到2天就会出来。
相关专家组已经到达汶川,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开始。 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地震强度与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相同,但是现在看来,损失应该小于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唐山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造成24万人**。当时的震中在城市中心区下方,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所以引起的破坏很严重。
而这次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没有较大的城市,当地人口10万多一点,分布相对不密集,包括汶川县在内的约二百公里长、十几公里宽的极震带,大多处。
汶川在哪里
汶川县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截至2021年末,汶川县下辖9个镇,幅员面积40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万人。汶川县因岷江(古称汶水)而得名,从汉武帝设汶山郡开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郡县史。
汶川县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是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交汇融合的地带,都汶高速公路和国道213、317线穿境而过。
汶川县的风景名胜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包含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三江生态旅游区位于汶川县南部三江乡境内,西河、中河、黑石河在此汇合故称三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活化石”珙桐生长区,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有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是集观光、体验、避暑度假于一体的短程旅游风景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汶川县
汶川属于四川哪个市
汶川县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川西北高原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彭州市、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大邑县、芦山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截至2021年末,汶川县下辖9个镇,幅员面积40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万人。
汶川县属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但南湿北旱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年均日照1600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12.9℃。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辖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境内垂直气候显著。辖1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84242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人口81.5万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地层出露,受龙门山古陆和古海湾阻隔,形成两大地层分区。地质构造总属四川省西部地槽区,并处在东部地台区与西部地槽区的梯级过渡带—龙门山褶断带上。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高原由丘状高原面和分割山顶面组成。平均海拔在3500—4000米之间,山势南高北低,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川呈西北至东南走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汶川县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