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孝陵卫是明朝的二十六亲卫吗?
我想楼主问的应该是明朝不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吧?
他们分别是: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锦衣卫:掌侍卫、仪仗、缉捕、刑狱。
旗手卫:掌旗鼓、守卫。
府军前卫:统领幼军(补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
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由上可知,孝陵卫并不属于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之一.其实,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孝陵卫是护卫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的.
孝陵卫,位于中山门外紫金山之南,明孝陵陵门东南侧,因明孝陵的卫戍部队——孝陵卫驻此而得名。
--------------------------------------------------
另:明朝的军制:
明代的军制,继承发展了唐、宋、元三朝的兵制特点,建立了卫所制。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分为直属皇帝的亲军京卫和五军都督府下辖的卫所。其中又有屯垦卫,驻守卫、戍军卫和护卫。全国的卫军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在明中后期都超过了二百六十万。
除了上述皇帝亲军的二十六卫,还有五军都督府所属卫所.
(既有在京的也有在外各省的),其中左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左卫、镇南卫、骁骑右卫、龙虎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六卫。在外下辖浙江十六卫、三十八个千户所;辽东二十五卫、十八个千户所;山东十九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
右军都督府在京管辖留守右卫、虎贲右卫、武德卫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陕西二十八卫、十六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陕西十二卫、三个千户所。四川十一卫、十个千户所,二个仪卫司、一个群牧所。广西十卫、二十三个千户所、一个仪卫司。云南二十卫、二十个千户所。贵州十七卫、十二个千户所。
中军都督府在京下辖四卫,在外下辖直隶二十六卫、十六个千户所中都(凤阳)七卫、一个千户所。河南十二卫、六个千户所、七个仪卫司、四个群牧所。
前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三卫。在外下辖直隶一卫,湖广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所、四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湖广七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福建十六卫、二十个千户所。江西四卫、十一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二个群牧所。广东十五卫、五十一个千户所。
后军都督府在京下辖二十卫。在外知直隶三十四卫、十二个千户所。河北二十三卫、八个千户所。山西九卫、九个千户所、三个仪卫司、三个群牧所。山西行都司十三卫、三个千户所。
另外都司一奴儿干都司下辖三百八十四个卫所,实际皆为少数民族的土官卫,同样在云南、四川、贵州和甘肃也有为数众多的土官卫所,但并不属于明代的正规卫军。
孝陵卫的名称来源
孝陵卫,位于江苏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明孝陵陵门东南侧。
据《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因明孝陵的卫戍部队——孝陵卫曾驻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卫镇、孝陵卫街、孝陵卫西桥等地名,均因“孝陵卫”而得名。
“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每卫有5600人左右,长官称指挥使。各卫听命于省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司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卫所驻地均为军事重镇或要害之地。明孝陵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故设孝陵卫驻守此地以戍卫。
今孝陵卫附近还有小卫街、卫岗等地名,亦因曾驻守过护卫明孝陵的军队而得名。小卫街位于明孝陵下马坊东侧,明代曾驻少量军队守卫,故称小卫街,曾名孝卫街。卫岗,因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故名。
孝陵卫罗汉巷名字由来
关于孝陵卫地名的由来,可追溯至六百年前明朝朱元璋修筑自己的陵墓孝陵之时,为护卫当朝皇陵重地而驻军设卫。卫为当时一级驻军单位,相当于现在旅级,如此名为孝陵卫,军营在现卫岗以东片区。
老南京市民传统概念的孝陵卫主要指现中山门大街卫岗以东的片区。现孝陵卫地名为南京理工大以东、中山门大街南侧的片区。
有关孝陵卫的传说,之一:明朝初立,为修筑明故宫和孝陵,朱元璋一面征调孝陵卫、光华门地区的原居民前去云南、贵州屯军镇守,一面腾出空间给皇宫、皇陵卫戍部队驻守,一举两得。现云、贵仍存留当时屯军地和屯军后代,他们不同于当地人,穿斜襟蓝底绣边服,讲汉语,自称屯堡人,六百年前从南京被朱元璋征调来此驻守,有传祖上来自孝陵卫、光华门地区的。
之二:孝陵卫晏公庙,明朝庭官封保佑水路运输平安之神,明朝时举国设庙,清朝后逐渐冷清,现仅存地名。
之三,孝陵卫下马坊,在卫岗东南农大北大门对面有一石牌坊,上书下马坊,此为明孝陵神道起点。由此向明孝陵方向上坡后,神道一路有四方城、石象路、石翁钟等。
孝陵卫是明朝的二十六亲卫吗
孝陵卫并不属于明朝皇帝直属的亲军二十六卫
亲军二十六卫,他们分别是: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锦衣卫:掌侍卫、仪仗、缉捕、刑狱.
旗手卫:掌旗鼓、守卫.
府军前卫:统领幼军(补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
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孝陵卫的历史沿革
据记载,孝陵卫得名于明代,当时曾在这里驻军保卫明孝陵,以此得名。1949年南京解放后,成立孝陵卫镇人民政府,隶属南京市十区工委和陵园区**,农居统管。1958年改设紫金山人民公社,属大郊区**,1960年大郊区撤消,划归玄武区管辖,1962年又成立镇人民委员会,1965年并入栖霞区。 1968年改为镇革命委员会,1969年1月改属新成立的钟山特区,1975年4月,钟山特区撤消,再次并入栖霞区。1981年通过普选重新改为镇人民政府,1993年12月,撤紫金山乡并入孝陵卫镇,1995年4月划入玄武区,1996年1月,撤镇建街,设为孝陵卫街道办事处。
孝陵卫的介绍
孝陵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东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始建于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今中山陵环陵公路原为墙基所在。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3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