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不超过五十字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地理小故事
地理小故事
——日界线趣事
从前,在日界线附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某一年,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在日界线两侧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的故事,一位名叫吕萨的外国商人,于某年4月10日乘飞机从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山。上机前1小时,他去机场附近的花旗银行兑换货币时,遇到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过期(兑奖日期是4月9日)的中奖彩票,捶胸顿足,非常难过。这时,走来一位身穿笔挺西服的中年人,他“关切”地对老太太说:“请不要伤心,我愿用3000美元买您这张废票(奖金为8000美元),您老同意吗?”老太太一愣,自忖这张废彩票反正已无任何价值,就同意了。这件事令吕萨好不纳闷。
飞机起飞了,在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忽然耳边飘来航空导游甜润的播音:“亲爱的旅客们请注意,现在是4月9日10时4分,我们将于11时抵达美国檀香山机场……”吕萨奇怪,上机时明明是4月10日,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难道时光可以倒流?吕萨正想回头与后排乘客对表,一瞧,咦,这不正是起飞前购买老太太过期中奖彩票的那位中年人吗?吕萨问:“先生,请问,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那你刚才买的废票不是又有效了吗?”“是的,兑换后我可以净赚5000美元。”中年人得意地笑着说。
后来,那位中年人果然拿着那张中奖彩票在檀香山花旗银行兑换了8000美元的奖金。那张中奖彩票怎么死而复活了呢?原来,本次航班的飞行方向是自西向东,在飞越180°经线附近的日界线时,需更换日期,4月10日变成4月9日,这样过期中奖彩票又可以兑换了
。
趣味地理小故事
繁忙的学习中抽一些时间出来看下地理趣味小 故事 吧,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一下,又可以学习一些东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趣味地理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趣味地理小故事篇一
水俣湾是日本一个秀丽如画的海湾。多少年来,水俣镇的渔民一直依靠丰富的海产生活。1950年,镇上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猫忽然得了一种怪病,走起路来晃晃悠悠,四肢不断抽筋,最后竟自己跳进海里淹死。人们觉得很新奇,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没过多久,当地有些居民也得了这种怪病,症状跟病猫十分相似,先是口齿不清,脸上毫无表情,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后来全身肌肉哆嗦,身体象弓一样地弯起来,还发疯似地大喊大叫,最后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死去,这种怪病就是闻名世界的水俣病。
人们对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找了将近20年,解剖了不少病人和疯猫的尸体,直到1969年才把**搞清楚。原来,水俣镇有一个氮肥公司,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汞作催化剂。这个公司排出的废水和废渣中就含有汞。汞进入动物体内,就会麻痹中枢神经,年深日久就会造成**。
水俣湾的海水常年被这种含汞的废水废渣污染,海里的鱼、虾、贝类都中了汞毒,海里生活着的各种生物组成了一个“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和小虾,小鱼、小虾吃更小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又吃浮游植物……海水中含汞的浓度虽然不高,但是经过“食物链”一环一环的累积到了大鱼身上,随着生物的抗药性逐级增强,汞的浓度就比海水中提高了一万倍到十万倍,甚至上百万倍。猫和人吃了含汞量较高的水产,就得了可怕的水俣病。
这种水俣病的发生,并非偶然,实是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资源和生态平衡,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习性,威胁着人类生存。
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并且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不断增长,工农业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渐加剧。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如各种自然灾害和各种地方病的发生;二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这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各种城市环境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减少、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等等。
水俣病就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火、废气、废渣(简称“三废”)对环境的危害造成的。由于“三废”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天然自净能力,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从而导致鱼和人体健康受到影响。
人类向前发展,经济不断繁荣是历史的必然。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污染的环境又反过来危害人类。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切实有效地消除环境污染,保护好我们生存所依赖的地理环境。
趣味地理小故事篇二
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该船船身相当于三幢半住宅大厦的长度,被欧美新闻界誉为“海上城市”。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时,同一座漂浮的冰山发生了仅仅为时10秒钟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难的悲剧。这辉煌的首航竟给它带来了葬身海底的厄运。
泰坦尼克号游轮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纽约,登上这条船的富商大贾和英美两国的社会名流,都想在这条崭新的奇迹般的巨轮上逍遥自在地度过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舱里乘坐的是数百名**,他们要越过大西洋,到彼岸去开创新的生活。
最初几天平安地过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报务员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只发出的紧急电讯,电讯提醒他们冰山异乎寻常地向南漂浮,已经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号又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紧急电讯,然而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员的重视,第一次收到的警报被丢到一边,几个小时没有向船长 报告 ,后来的两次干脆没有送交到指挥室。黄昏刚过,气温便开始骤然下降,尽管冰山临近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泰坦尼克号却既没有改变航线也没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临之后,爱德华·史密斯船长布置了警戒冰山的了望哨。23点40分了望台上的人最先发现了冰山,值班军官下令向右弦急转弯。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冰山已经将船弦外壁撞开了一条100米长的裂口。大多数旅客只是感觉到了轻微的震动,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随船的工程师们经过察看后认定:该船已经无法挽救了。他们认为,如果船上的16个防水舱只有4个进水的话,船还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个底舱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三等舱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为海水已将他们房间里的地板淹没。报务员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最新规定的SOS呼救信号,在海难中使用这种信号还是第一次。午夜12点零5分,按照船长的命令救生艇开始下水。
旅客们并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总共只有1178个座位,只能接纳旅客总数的一半,但是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这种救生条件已经算相当充分了。起初,旅客当中并没有发生恐慌,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危险,因为泰坦尼克号是“永远不会沉没的!”直到船体出现了危险的倾斜,他们才失去了先前的镇定。妇女和 儿童 首先离船。头等舱里的乘客优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们当中只有4名妇女在这次海难中丧生。在二等舱和三等舱里的272名妇女当中幸存下来的只有96人。有一段时间,三等舱通向甲板的门甚至都被锁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来。在越来越倾斜的甲板上,乐队不停地演奏着拉格泰乐曲。
凌晨2点40分,泰坦尼克号几乎在水中直立起来,然后便头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舱房里的**们和泰坦尼克号一起葬身于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抛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这条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随葬品。
造成这条豪华巨轮沉没的冰山,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漂浮在极地海域的巨大冰块。每年春夏时节,因气温升高极地海洋冰块破裂而生成,在向温带、热带漂移时,逐渐消失。它们体积相差极大,大的冰山可达几公里长,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胁。
泰坦尼克号被撞沉,说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对各种自然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趣味地理小故事篇三
从前,有个地主财迷心窍,为了钱财,他无恶不作。春末夏初的一天,阿凡提又看到这个财主跟穷人打赌诈骗钱财,阿凡提就在心里想着怎么样来制裁财主。阿凡提对财主说:“你知道一昼夜有多长时间?”
财主不加思索地说:“一昼夜就是一天。这还用问?”
阿凡提说:“你说的不完全正确。有些地方,一昼夜不是一天,而是一年。”
王财主气势汹汹地说:“一昼夜在那都是一天,那里会有一昼夜是一年的地方!你敢跟我打赌吗?”
阿凡提问:“赌多少?”
围观的人们也都议论着,一昼夜是一天,怎么会是一年呢?说起阿凡提,财主知道他聪明过人,但心想这小子老坏我的大事,今天一定要出出往日的窝囊气。想到这里,财主冷笑一声:“赌黄金百两”!
阿凡提笑着说:“百两就百两。我愿立下字据为证,决不反悔。”
财主十分高兴,当众双方立下打赌字据。观众都为阿凡提捏一把冷汗,一旦输了,这百两黄金到哪里去找?
阿凡提领着财主往北走啊走,一路上风餐露宿,寒冷、险情时刻威胁着他们。财主从未受过这等艰苦,但一想到百两黄金,还是无奈地跟着阿凡提去冒险。走啊走,越走白天的时间越长。终于有一天,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北极。一天、两天过去了,太阳就是不落,财主很着急;五天、十天过去了,太阳仍然不落,财主疑惑起来;一月、两月过去了,太阳还是不落,财主已经心灰意冷。最后,财主把带来的干粮快要吃光了,太阳依旧不落,为了能活着回去,财主只好认输。
人人都知道一昼夜等于一天,即24小时。为什么北极一昼夜就是一年呢?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运转叫做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即一昼夜,有24小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公转一周即一年。地球公转有个重要特征,就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的夹角,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由于这个重要的特征,使得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太阳有时直射在北半球,有时直射在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之中,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
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极太阳全天不落。一天24小时都在白昼中度过。这就是极昼。以后,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北移,北极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北半球 夏至 日,极昼扩大到北极圈。此后,太阳直射点不再北移,开始南移,北极极昼范围开始逐渐缩小,到9月23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经过赤道后,北极的白昼时间才算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愈靠近北极,极昼持续的天数愈多,北极的极昼持续天数达191天。在这期间,北极没有黑夜,全是白天,也就是半年白天。
北半球 秋分 日以后,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极开始太阳终日不出。一天24小时都在黑夜中度过,这就是极夜。直到第二年北半球 春分 日以前,北极全在漫漫长夜中度过。愈靠近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愈多。北极持续的极夜天数为174天。在这期间,北极半年黑夜。
南极的情况与北极相反,只是白昼和黑夜天数与北极不同。所以,我们说南北两极,一年就是一个大昼夜,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趣味地理小故事”
关于地理小故事
地球形状的故事之漂浮大地的传说
在古代,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由于受到山岳、海洋的阻隔,只能生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平坦的大地。人们都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象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当然,也有人认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撑着蓝天。这种“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流传极广,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认识的影响。例如: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类似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广泛流传。
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象一块圆饼,被三条巨大的鲸鱼驮在背上,而这三条鲸鱼则漂游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古印度与俄罗斯人的想象很相似,只不过他们认为驮大地的是站在鲸鱼背上的白象。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说更具体一些。由于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居住在地中海之滨,北边是阿尔斯山脉,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则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大地就象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环绕着深不可测的海洋。与我国古代的认识相反,他们认为这个盾状大地的中心是一片浅海(即今天的地中海)。这片海的四周则环绕着
一圈陆地。在这环状陆地的北边是连绵的高山,再往外就是世界的海洋了。
这些例子充分反映了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人们只好按照自己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到的一些零碎不全的客观现象,来想象大地的形状。这些认识有共同的特点,认为大地在外形上是一个相对扁平的、被海洋所包围的陆地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