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福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福州市有什么名胜古迹
下面是我整理的,还有的欢迎补充!!
1、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2、金山寺。福州金山寺是闽江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
3、福州文庙。又称“先师庙”,俗称“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楼区圣
庙路。
4、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邙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1982年成立。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具有江南园林风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邮编350001。该馆成立于1991年11月,隶属于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馆址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西向东,原有二进厅堂、后花厅、北院南花厅(紫藤书屋)及楼房,居住着林觉民父辈七户族人。
6、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7、福州十邑摩崖石刻。《福州十邑摩崖石刻》收录资料上限至史前,下限截至公元2000年,按“生不立传”原则,题刻作者健在的不予收录。
8、福州华林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 *** 东侧。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王钱氏割据时,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
9、天王殿。天王殿殿前“涌泉寺“大金匾,系清康熙皇帝“御笔颁赐”。
10、涌泉寺。涌泉寺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涌泉寺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唐武宗灭佛时,华严寺被毁。908年,闽王王审知修建新寺“国师馆”。915年,改名为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宋朝时,宋真宗赐额“涌泉禅院”。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相继修复、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1699年,康熙颁赐的御书“涌泉寺”泥金匾额,至今仍高悬于天王殿寺门之上。
11、衣锦坊。宋初改称棣锦坊,宣和年间,又改名禄锦坊,宋淳熙年间,进士**详退归故里后,改禄锦坊为衣锦坊。
12、雪峰寺。又名崇圣寺,全名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建,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
13、罗星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罗星山,旧时位在江心。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塔”之誉。
14、杨桥巷。福州古城,坐北朝南,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历史上能五度为都,自有其宏规气象。而城市的扩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
15、福州地藏寺。坐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福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于山】
一名九仙山。在福建福州市中心。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
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形如巨鳖,最高点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上原有揽鳌亭、倚鳌轩、步鳌坡、接鳌门等六鳌胜迹,还有九日台、集仙岩、平远台、狮子巖、炼丹井、九仙洞等二十四景。现存庙字有万岁寺、戚公祠、大士殿、九仙观等。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多处。碑廊陈列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
【大士殿】
一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建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穹碑,为州城百官祝厘之所。乾隆二年(1737年)改为大士殿。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1911年n月9日拂晓,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们获将军朴寿,杀于殿西丹井附近,殿内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从男变女”的故事。
【定光塔】
俗称白塔。在于山西麓。砖构,七层八角,高41米。初建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据碑刻记载,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初为外围环木的六层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被雷火焚毁,二十六年(1548年)重建,把残存砖轴内削低四分之一,木梯改装在砖轴内,成为砖塔。唐代原木塔的石座尚存。塔南定光塔寺,唐天枯二年(公元905年)创建,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万岁寺,俗称白塔寺。现存殿字均清代重建。
【戚公祠】
在于山白塔寺东。戚继光(1528—1587)明代杰出军事家。
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在宁德横屿、福清牛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时,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勒碑纪功。后人在台旁建祠,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祠厅建在石岗上,旁有五株苍松,前为平远台,岗台之间跨有天桥;厅东怪石迭垒,中有一石如榻,上镌“醉石”二字,相传为戚公醉卧处。石畔为醉石亭,亭北有蓬莱阁,又有榕寿巖、补山精舍诸胜。
【于山摩崖刻石】
在于山上。有宋至近代摩崖题刻一百余处。主要集中在鳖顶峰、戚公祠、蓬莱峰、金粟台等处。其中有宋代元绛的“金粟台”篆书,明代张讳的“平远台”行书,督舶太监尚春的诗刻,清代官府镇压农民起义领袖蔡牵、朱愤的纪事刻石等,都具有艺术和史料价值。
【开元寺铁佛】
在福建福州市经院巷。寺建于梁大情二年(公元548年),初名灵山,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今名。铁佛迭掌盘足坐于莲台上,外披泥贴金,法相庄严。高5.3米,人立其肩,手摸不及顶。铸建年代未见文献记载,明中叶以前,曾被误认为后唐年间王审知所铸的三万斤铜佛,后才发现非铜实铁,曾异撰联云:“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清初《榕城纪闻》云: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初一日,重建铁佛殿,在佛座下开出银塔一座,上题:“宋元丰癸亥正月初一日立,刺史刘瑾。”据此,铁佛当铸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是研究古代冶炼技术的实物例证。
【乌石山】
简称乌山,又名道山。在福建福州市中部,与于山东西相对,乃城内三山之一。游览面积11.9公顷,最高点香炉峰(桃李石)海拔86.02米。怪石嶙峋,林荫壑胜,环山寺观栉比,山间亭榭交错。有三十六奇景。唐代即为游览胜地。其中天章台、冲天台、霹雳巖、天台桥等六处,均属三十六奇;1955年修建了三座不同形式的亭子:居东的八角亭,即唐宋八大家曾巩为之作记的道山亭;居中的方亭,为纪念明代抗倭保城有功的黎鹏举而建,名黎公亭;......
福州有哪些名胜古迹啊?
【昙石山文化遗址】
【黄土仑商周遗址】
【闽清义窑址】
【三坊七巷】
【亭江炮台旧址】
【长门炮台旧址】
【辛亥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
【陈太尉宫】
【贞元无垢净光塔碑铭】
【西禅寺】
【栖云洞十八罗汉】
【报恩定光多宝塔】
【恩赐琅?郡王德政碑】
【涌泉寺】
【华林寺大殿】
【开元寺铁佛】
【龙江桥】
【三峰寺塔】
【瑞巖弥勒佛】
【黄阁重纶坊】
【郑和史迹陈列馆】
【林则徐纪念馆】
【林觉民故居】
【崇妙保圣坚牢塔】
【瑞云塔】
【马江海战纪念馆】
【王审知墓】
【张经墓】
【林则徐墓】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
【严复墓】
【林纾墓】
【林森藏骨塔】
【林祥谦烈士陵园】
【枯木庵树腹碑】
【罗星塔】
【迥龙桥】
【鼓山摩崖石刻】
【于山风景区】
【乌石山】
【石竹山风景区】
【海坛风景名胜区】
【鼓山风景区】
【青芝山风景区】
【福州森林公园】
【西湖公园】
【左海公园】
福州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船政文化博物馆
人气看点:**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
福州马尾是**船政文化的发祥地。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此创办了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备的造船工厂,并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批仁人志士。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福州马尾建船政的辉煌只延续了40多年,但是它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而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的**船政文化博物馆正向人们讲述著这样一段历史,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船政文化博物馆倚山而建,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的现代化建筑,它分为序厅、船政概览、船政教育、船政工业与科技、海军基地五层。馆内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还有各种仿真场景,并运用了光、声、电灯现代化手段向人们展示**船政的诞生和发展历程。
西禅寺
人气看点:唐朝古刹,禅意深远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依靠西郊怡山之麓,巍峨而壮观。唐朝古寺西禅寺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改建成佛寺,立寺距今已有1130余年历史了。佛殿斋堂在松林和荔枝树掩映下,别有古韵。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大雄宝殿,佛相庄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新建的华严三圣佛殿,新铸3尊大佛,左文殊骑狮,右普贤驮象,形象逼真。这里的释迦牟尼卧像是全国最大的玉佛之一,身长4米,重10吨。藏经楼中藏有清康熙御笔的《药师经》等众多珍贵的文物经卷。而寺里的报恩塔为国内最高的石塔,高67米,15层。西禅寺还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以及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开元寺
人气看点:铁佛藏经双瑰宝,芝山古刹溯萧梁
开元寺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距今近1500年,是福州现存最为古老的寺院。原名为灵山寺、大云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改为今名。寺额“开元寺”三字,出自唐朝名书法家欧阳询之手,笔力刚劲,结体紧密,笔画凝重挺拔。寺中的铁佛殿内有一尊省内最大的铁佛,称“阿弥陀佛”,趺坐于莲花台上,法相庄严。铁佛高5.3米,头部实心,身躯空心,人立其肩上,伸手摸不到头顶,估计重量达10万斤以上。而灵源阁则立有一尊空海铜像,只见**身着布衣,一手握禅杖,一手拿念珠,脚蹬草鞋,背负草帽,双目平视,一幅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的神态。开元寺现存建筑除铁佛殿、灵源阁外。还有毗卢阁、宝松纪念堂、地藏殿等。虽然开元寺曾因**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但现存的光绪年间和民国时期建造的寺庙建筑仍有其独特的历史韵味,成为了人们释放心灵的休息之所,也有血多信徒抱着一颗虔诚之心前去顶礼膜拜。
林浦古村
人气看点:隐藏于是的静谧古村
临浦可谓山好水美,历代显贵迭出、宋明两朝,林浦文风昌盛。林浦村头,有原建于明朝、皇帝赐建的“尚书里”石碑坊。这个显赫依旧的石牌坊记载了明朝林元美及其子孙“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荣耀。街市中有 一木牌坊-进士坊,记录了林浦林氏家族历代进士之名。林浦村最为壮观的是“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墙刷白灰,梁柱漆黑色,意为历代为官清明廉洁,“一清二白”。村内还有宋代行宫-泰山庙,与鼓山隔水相望。行宫庄严肃穆,威武雄壮。墙上人物花卉浮雕栩栩如生,屋顶丹凤朝阳、双龙戏珠,惟妙惟肖。,大殿画栋雕梁,翘角飞檐,图案精美夺目。古树、古宅、古桥、爬满老房子的牵牛、休闲的人们,构成了......
福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福州风光秀丽、名胜众多,早在1600 多年前,西晋尚书郎郭璞在《迁城记》 中就有“左旗右鼓,全国二绝”记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名山有鼓山、旗山、青芝山、石竹山、白巖山、方广巖、雪峰山、瑞巖山、五虎山、碧巖、姬巖、莲花山 等。名寺有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法海寺、万福寺、云居寺 等。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严复墓、陈宝琛墓等。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金山塔、千佛陶塔等。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 宽故居、林觉民故居等。目前,福州市文物古迹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林则徐墓、华林寺大殿等2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鼓山摩崖石刻,瑞巖弥勒造像、林则 徐祠堂、枯木庵树腹碑、三峰寺塔、龙江桥等45处,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39处..
福建有哪些名胜古迹
福州购物娱乐:
安泰中心、东街口、宝龙城市广场、中亭街。
出行游玩:
一、东郊
1.鼓山—十八景
乘汽车到鼓山下院,从第一亭经东际亭、乘云亭、半山亭到达摩洞十八景、千佛庵,再顺公路下行到涌泉寺停车场,乘车回榕。沿途观赏历代摩崖题刻和达摩洞十八景自然景观。
2.鼓山—龙门
从鼓山下院第一亭到半山亭,再上行不远见一座小亭,走向东小路,经杨树庄墓、海会塔古墓到舍利院,再向东到般若庵,然后沿小路下山,见龙门水库,顺石阶通至龙门村到龙门车站,返回市区。途中可欣赏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3.鼓山白云洞—罗汉台
乘汽车沿福马路到远洋站下,向北走到埠兴村,永德信山庄旁,沿石阶登山,经积翠庵、凡圣寺、龙脊道到白云洞,再上行到山顶仙人脚印巨巖,下山穿过密林经十八罗汉台,回到积翠庵,再按原路返回。沿途见悬崖峭壁十分壮观,尤其雨过天晴时,白云飞舞,如入仙境。
4.樟林—古寺西来院
从远洋站到埠兴村再向西行到樟林、秀岭自然村,沿古道登山,沿途奇巖怪石、入深山到古寺西来院,若向西沿溪谷行至鼓岭,乘汽车返榕,或向东经凤池老古山、风动石、白云洞到埠兴村返榕。
5.鳝溪—鼓岭
乘966或973公交车到鳝溪,走到鳝溪西侧,沿新修建的鼓岭登山古道登山,经武圣庵、知止亭、下歪村到鼓岭柳杉王公园,再上行到新开辟的柱石山公园或向西到牛头寨,后回鼓岭避暑山庄,乘车返回市区。这是一片绿色世界,世外桃源。
6.磨溪—鼓岭
乘马尾方向公交车到龙门站下,沿磨溪登山,经水库、磨房、果园到龙潭,再上行穿过竹林向西一条小路,经采石场直达鼓岭,路途较长,但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是十分清静的休闲天地。
7.蝴蝶溪—马尾
乘福马方向公交车到下惠站下,向北走进溪谷,行至半山蝴蝶溪,春秋季节这里成群蝴蝶空中飞舞,可谓奇观,再往上近山顶见一座石桥,向西小路至快安村,向东小路可通至马尾翔龙山庄,路途较长,到马尾乘车返市区。
8.金鸡山—登云水库
乘车到金鸡山公园,后登山,沿着东北方向山顶小路前行,经康泰桥(铁索桥)到炮山、登云水库,观赏湖光山色和湖边垂钓之景,走到登云新村,乘961路公交车返市区。
9.登云—蛇山
从登云水库登山,走到新开辟的登云景区,沿溪旁石阶登山,到观瀑亭,观赏蛇山瀑布景观,再上行,直到山上公路,从山顶俯视白眉大水库,风景秀丽,沿公路东南行至鼓岭,乘车返市区。
二、北郊
10.森林公园—龙潭
乘945支路公交车到森林公园南门,进公园西侧小溪顺石阶登山,可达龙潭。沿途森林茂密,溪水清澈,十分幽静,再向上攀登,可达福州至岭头的公路,然后搭乘汽车返回市区。
11.猫头山—升山寺
乘公交车945支路到新店健康村下,向西走到猫头山,沿石阶登山,观山上石景,到半山可看到过溪水库,再顺公路上行至升山寺,立于寺前观赏高楼林立的美丽榕城。寺后有林则徐当年游览时留下的摩崖题刻。从寺东侧小路可登山到转播台,路途较远,从岭头叶洋返榕。
12.崇福寺—降虎寨
乘19路公交车到华塑二厂,参观崇福寺后从西侧古道登山,经宦溪到降虎寨,戚继光当年在此设寨,为福州东北交通要道,1949年“八·一七”解放福州的部队,从这里经过,地势险要,风光秀丽,路途较长,想继续登山,可以经弥高村、鹅鼻村,回到崇福寺,再乘车回福州。
三、西郊
13.金牛山—梅亭
乘公交车到金牛山公园,走到后山有一条大路可达山顶观景台,到此可以观赏福州市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沿公路到后山,穿过茂林可达梅亭,由总院乘946公交车返回。
14.上街—溪源宫
乘39路汽车到上街,沿溪上行,经大水潭到溪源宫,近处有不少古......
福建省有哪些著名的名胜古迹
福建省十大名胜:武夷山(南平)、鼓浪屿(厦门)、湄洲岛(莆田)、清源山(泉州)、大金湖(三明),冠豸山(龙巖)、崇武古城(泉州)、太姥山(宁德)、海坛(福州)、东山岛及风动石(漳州)
气势宏伟的郑成功陵园、
“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安平桥)、
海交史珍贵文物的九日山摩崖石刻 、
闽南建筑大观园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四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莲花峰、五塔巖等7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大佰岛娱乐世界、山外山生态农业度假区、黄巢风景区等诸多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典雅多姿的梨园戏、高甲戏、南音等艺术奇葩和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风景神奇,文化独特,民风古朴,令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在台湾海峡西岸,有一座面积14.35平方公里、南北修长、东西狭窄的小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镶嵌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她就是被人们称为“东海明珠”的湄洲岛。
湄洲岛钟灵毓秀、风光无限。那奇峰怪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那万顷林涛,青翠欲滴、沁人心脾;那黄金沙滩,宛若细绒、令人陶醉。登高远眺,但见海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一色,好一幅人间仙境。
海上龙宫妈祖庙
福建名胜古迹之最
最大的铁佛 福建一尊最大的铁佛,在福州开元寺内,佛高5.3米,建于宋朝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距今已920年,铁佛头部为实心,身驱为空心,估计其总重量在10万斤左右,为全国罕见。
最大的锅 福建现存一口最大的锅,存放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内,这口锅深七、八米,锅盖吊在滑车上,煮一锅饭需要烧3000斤柴,煮好的饭可吃1000人,大锅边还有3口小锅,每锅饭也能吃300人。
最早的玻璃碳 福建最早的玻璃碳,发现在五代后唐闽王王审知墓中。王审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该地屯垦的士兵盗挖,发现此碳,它是许多珍贵的殉葬品之一。
最老的荔枝树 当推莆田市的“宋家香”荔枝树,这棵树种植在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名臣蔡襄曾在宋祠品尝过荔枝,写下:“世传此树已三百年”,以此推算,它当种植于唐玄宗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的主干周围达7.1米,直径为2.38米,树干部分木质蛀空,可容纳五、六人,公元1923年,此树被强台风腰折,不到两年又长出新枝,1951年又开始开花结果实,现树高达8米多高,枝叶茂盛,每年结果,产量达数千斤。
最早的佛寺 福建最早的佛寺,名叫“绍因寺”,建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距今已1721年历史了。寺内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等古迹,是汉闽越王时遗址,现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轩”,就是过去的部分寺
厦门
福建风景名胜有哪些
福建风景名胜有哪些
福建旅游简介 福建省地处**大陆东南沿海,面对台湾毗邻港澳。位于东经115度50分-120度43分,北纬23度33分-28度19分之间,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陆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 福建旅游资源:福建濒临东海,众多的山脉、交错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辽阔的海域,构成迥异于**北方大平原的自然风光。福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奇山秀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八闽。武夷山、厦门鼓浪屿—万石巖、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平潭海坛、连城冠豸山、屏南鸳鸯溪等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色奇异秀丽,其中武夷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鼓浪屿素称“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万石岩石奇巖怪,万石植物园被誉为“绿色博物馆”;清源山唐代就是游览胜地,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太姥山依山面海,石奇洞怪,人称“海上仙都”。福州鼓山、福清石竹山、连江青芝山、宁德支提山、周宁九龙漈瀑布、东山风动石—塔屿、龙海云洞巖、南平茫荡山、将乐玉华洞等1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或以山胜,或以水名,或以洞闻,或山水俱佳,各有特色。以地貌形态分,有花岗岩型,多分布在闽东至闽南沿海一带,如鼓山、万石巖、清源山、石竹山等;岩溶型,如玉华洞、明溪玉虚洞、宁化天鹅洞、龙巖龙硿洞、鳞隐石林等,多集中在闽西到闽西南一线;丹霞型,主要有武夷山、金湖、桃源洞、冠豸山等;火山岩型,有平和灵通巖、仙游菜溪巖、闽侯十八重溪、宁德支提山等;海岸岛屿型,如鼓浪屿、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等,平潭岛北线:厦门---泉州---福州---武夷山 西北线:厦门---漳州---龙巖 厦门:主要景点;鳌园、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鼓浪屿、(菽庄花园有免费参观的钢琴博物馆)集美景区、同安、万石山游览区。 泉州;主要景点;开元寺、清净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福州:主要景点;鼓山、西禅寺、于山、林则徐嗣堂。 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景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九曲溪风景区(仙掌峰、真武洞、并莲峰、柱峰),山北风景区(水帘洞、鹰嘴巖),天游景区(天游峰、武夷山市博物馆、小桃源),溪南风景区 (虎啸巖、一线天)。 漳州:主要景点;黄道周纪念馆、赵家堡、三平寺)。 龙巖:主要景点;古田会议会址、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永定土楼、冠豸山。
福州都有哪些风景区
重要城市有省会福州及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长汀,特区城市厦门。 名胜以武夷山风景区,福州鼓山涌朱寺,厦门鼓浪屿,万石山等著称。
福建具有山海优势,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甘蔗,烟,麻,茶叶。龙眼,香蕉,柑桔,荔枝,枇杷,菠萝为福建六大名果。
旅游资源
福州市:福州西湖 鼓山风景名胜区 涌泉寺 白云洞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温泉公园 鳝溪风景区
福州动物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鸟语林 茶亭公园 罗星公园(罗星塔)
左海公园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故居 **近代海军博物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 福州市博物馆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金山寺 定光塔寺 北郊森林公园榕树王 戚公祠 西禅寺 西禅寺报恩塔
福州文庙 金鸡山公园 皇帝洞
福清市:石竹山/石竹寺(石竹山道院) 东张水库
长乐市:冰心文学馆
闽侯县:兔耳山 林祥谦陵园 旗山国家森林公园 雪峰崇圣禅寺
闽清县:宏琳厝古民居
罗源县:禾山风景区
永泰县:青云山风景区 青云山峡谷瀑布风景区 青龙瀑布
平潭县:南寨石景 龙凤头海滨沙滩
连江县:青芝山自然风景区 (29)
厦门市:鼓浪屿 菽庄花园 皓月园 日光巖 郑成功纪念馆 胡里山炮台(荣光宝藏博物院) 南普陀
厦门
福州有哪些著名景点和特产?
芝麻游自驾为您解答:
1.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江滨公园、华林寺、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会展岛)、平潭岛等。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于山、乌山、屏山。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福州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林则徐故居、严复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萨镇冰故居。
2.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牛角梳。
惟适之安是谁的观点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解释: 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 但思想是严复发展的。 惟适之安——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全文) 一、暮年严复概括人生哲学的警句 1918年底、1920年10月,严复二次回闽,终老福州, 1918年12月9日,严复带着第三子严叔夏(严琥)回到故乡阳岐,为儿子完婚。身体虚弱得连走几百步的力气都没有。 1919年5月下旬,严复从福州到上海治病,住进上海红十字医院,经过两个多月精心治疗,精力有所恢复。 1919年10月,严复回到北京,北方严寒,又大病两次,都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 1920年10月19日,严复离北京回福州,以避北方冬天寒气。 严系云当时六七岁,闹着要跟爷爷回福州。严复哄她睡下:“睡好了,等明天一早带你回福州啊。你看,江奶奶不是还在外间睡吗,你不要跟她吵啊……”“不料这是跟爷爷的永别了!”严系云在严复逝世八十周年时首次回到故乡,对我回忆爷爷时感慨地说。严复当时对家庭、对人生、对社会是怎么想的?严复在生命最后三年中,为我们留下几个警句,几句遗嘱,…… 1920年10月29日,严复抵达福州,住郎官巷。首次见到长孙严以侨,这个正月初一(1920年2月20日)出生的孩子啊,月数最大啊……。当时在北京,严复晚年得孙,焚香拜祖,作《元旦觐祖生》四首,留下佳句警言: “神州须健者,勿止大吾门。”(国家需要强健的新一代) “艰难支耎国,词命却强权。”(做国家的栋梁,不畏惧艰难困苦,努力支撑起软弱的国家,培养优秀的外交人才以对抗列强) 1921年7月,严复回乡察看尚书庙工程。尚书庙有严复去年8月在京写好寄回来的两幅对联,已经刻好在同一石柱的两个侧面上: “入我门来,总须扪心纳手,细检平生黑籍;(认真自我检查) 莫言神远,任汝穷奸极巧,难瞒头上青天。”(做坏事瞒不过) “千万家饭羹鱼香,惟神之赐; 百余乡风清魔伏,为民所依。”(祈愿社会安定生活幸福) 1921年10月3日严复手书遗嘱(六须): “须知**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传统文化,立国精神)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只不复更来。(珍惜时间勤恳工作) “须勤思,而加条理。(深思、求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推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好好学习增加本领,正确对待、一分为二、扬长避短)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勿造孽。”(重群众,先天下,轻个人,损人利己是造孽)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寓所逝世,享年68。 严复墓在福州盖山镇阳岐乡鳌头山东麓伸出的鳌头上。 严复鳌头山墓地,是严复长子严琚1910年任福建财政正监理官的时候,勘测监造的。严复亲手为自己书写墓碑: “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 在严复墓埕中央石横屏上,刻着严复晚年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 “惟适之安”。 “惟适之安”涵盖了严复暮年警句遗嘱的全部内涵,是严复人生思考的终极概括。 二、“惟适之安”是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严复自书四个字“惟适之安”,有何深意? “唯适之安”出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故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 本文核心段在第三段,写逃离**官场的隐士,清闲自适的生活和清高避世的志向。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穷”,是困穷,仕途不顺。“野”,“在野”,是不当官了。写隐居者“高远”,超尘脱俗,在大自然中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无时”,是说不定时,起居不定时,爱什么时候起来就什么时候起来,爱什么时候休息就什么时候休息。“惟适之安”,就是“惟安适”,只是安心于舒适的生活,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 严复1910年从该文中选取“惟适之安”四字,题刻在墓埕横屏上,其含意是很深的。 首先,从墓地的风水来说,严复肯定这是自己休息长眠的好地方。离开尘世,安心地在这里休息吧,真是“舒适”啊。 进一步说,联系本段的上下文来看,脱离纷纭的人世,在此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不管生前有多少赞誉,相信身后没有人说我什么坏话。(己轻群重,一心为国;无损人利己,没有造孽,)我可以无忧无虑长眠于此。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全文,联系严复的一生遭遇,其意义有更加丰富深刻了: 上文(第二段),借李愿之口,写**显贵声威赫赫。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所谓“大丈夫”:权势赫赫,利益恩泽施给别人。名声显于一时。他有权力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 这些就是遇到皇帝赏识的“大丈夫”,在当世发挥力量的所作所为。 我不是厌恶“大丈夫”这样的地位和作为而逃避。这是命运决定的,不可侥幸而得到的啊! 这就是说,那些“大丈夫”,收买人心,沽名钓誉,爬上高位,不是凭借才、德,只是“有命”。那么,有才能的,被当权者长期冷落,就怪自己的命运不好吧! ——从这一层看,把“惟适之安”四个字,联系严复命运、性格,可以想见的一层意思:鄙视那些权贵,又感叹自己不能施展“国士”才能,推行君主立宪的理想,复兴民族,富强国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吾非恶此而逃之”,说明我不是不想当大官,因为当大官毕竟是可以为天下人做大事情的。(艰难支耎国,词命却强权) 下文(第四段)写趋炎附势的官迷: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处污秽而不羞,……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对趋炎附势,卑躬屈膝,卑鄙**的小人,表现出极度厌恶和蔑视。(总须扪心纳手,细检平生黑籍) 2、3、4三段分别写显贵、隐士、官迷,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对趋炎附势者的鄙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联系到严复对庆亲王、袁世凯的讽刺,说他们都是给满清送葬的 人才,袁世凯“不出三年必败”,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登高望远”顺应自然,不懂得“适之”,不懂得“安”。 以上是就“惟适之安”出处来体会严复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扩展,来一番“极深研幾”,深入细微研究,联系思想家严复的“道”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哲学命题上来思考,应当还有更为深远的含义。 考究“惟适之安”这四个字的字义语义,“惟”,起强调作用;“之”用于倒装、也有强调作用,即“安于适”;这个“适”就是“适合”“舒适”,这个“安”,就是“安定”“安心”。“安于适”,就是“安于适合的”,就是“顺”,就是“和”。 我们可以从这语义语境中感觉到一种解脱,一种超脱,一种自由,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天演”“和谐”境界。 所以这四个字可以看作是严复一生上下求索真理的最后概括,是自诩为“天演宗哲学家”的严复对人生追求、对社会发展的哲理性的概括,是**思想家对把握自己祖国命运、民族前途的必由之路的一种预言。 1、惟适之安——就是天演哲学。(天演----调适----和谐) 惟适之安,安于适,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这就要求人们顺应天演规律,依靠自己的“心”来整体调节,通过“调适”“体合”,成为“适者”,达到“和谐”“自由”。 “天演”一词为严复所独创。他汇通了**古代“天道”、“变易”的传统哲学观念和西方的“进化”、“改革”的新思想,将生物和社会的变化过程概括为“天演”。这就把人们引进了一个无限想象的哲学王国,越思考越觉得其深奥和高明,余味无穷。(像严复的名、字一样:“复”,坤上震下,崩来无咎;“幾道”,极深研幾,循道而动)。 “天演”是自然进化规律。这个规律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晚清特定的社会环境(困境,世纪末日,悲观绝望)里,“天演理论”传递给民众的“天择”、“适存”的社会理念,往往被理解成:人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和被选择。 其实,《天演论》所倡导的是在“物竞”的过程中产生“适者”,是一种竞争中的和谐,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适应”,从而实现“天择”,实现传统观念所谓“天人合一”的真正意义,就是“和谐”。 从被动地被自然淘汰,被“天择”(自然选择),到自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主动进取,与天争胜,成为“适者”,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从而达到“和谐”,这个天演过程的关键,在于“物竞”的程序,“天择”的公平,和“适者”的能力。 于是,为补救《天演论》之不足,严复又翻译了《群学肄言》,运用西方社会有机体的理论,即将社会的新陈代谢看作人体的生老病死,进一步去探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和谐。于是他在强调“物竞”和“天择”的同时特别加上了“体合”,也就是突出“适者”的主观能动性。严复后来总是将“物竞、天择、体合”三者合一,来论证社会天演进化,去阐发其社会和谐理论。 “体合”,“体”就是“有机体的整体”,“合”是“适合”,“整合”,调节,通过系统调节而达到“适”。严复这就又创造出一个哲学概念: “调适”。 严复认为:从哲学高度看,可以将人类社会看作生物的有机体,具有基本相同的生育成长、代谢结构和变化规律,也有大致一样的各部门之间的调节、协同和特定的营养、分配、调节系统,只有在整体的调适与和谐当中,社会的有机体才能有效地运作并发挥特有的功能,维持旺盛的生命。 严复说: “夫一国犹之一身也,脉络贯通,官体相救,故击其头而四肢皆应,刺其腹而举体知亡。”(《原强修订稿》) 严复确信:社会机体理论不仅揭示了社会运作的本质,而且为治国安邦提供了良方,和“天演”理论结合起来,定可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严复叹服这种社会有机体整体调适与和谐的理论,大声称赞: “呜呼!美矣!备矣!自生民以来,未有若斯之懿也。虽文、周生今,未能舍其道而言治也。” 惟适之安——就是天演哲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整体调适----安定和谐。 2、惟适之安——就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惟适之安,安于适,自己觉得怎么做舒服就怎么做。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这种“适”,是要依靠自己来“调”的,要“整体”的“心”来调节,通过“调适”“体合”达到“举体”的“贯通”“和谐”“自由”。 于是,关键就是要解决怎么“调适”、用什么来“调适”了。也就是说,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什么,保证**传统社会转型的关键是什么,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键是什么,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严复社会有机体整体理论更注重从哲学的高度去思考社会机体的整合与通畅,以“体”和“用”这样的哲学命题去概括社会问题,于是严复破天荒地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1)惟适之安,就是要“自由为体”。 自由!毛泽东说: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多么美好的(竞争中的)和谐世界! 但是严复认为,人类的自由是相对自由。 神祗(神仙、上帝)的自由是完全、绝对的自由,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只存在于哲学意念中,是一种虚幻自由,在人类社会中并不存在。 人之外的万类,即生命动物(禽兽),受到各种外界条件的制约与束缚,一切都无法自主,毫无自由。 人类的自由是一种有条件、有束缚的“不自由”中的自由,是存在于社会有机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没有这种自由,人类自身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就不能“调节”“体合”,也无法生存发展,无法前进。所以严复将自由看作“体”,概括为“自由为体”。 关于人类的自由,严复主要阐述以下三点: (一)个人的心性自由。 严复说: “自由云者,不过云由我做主,为所欲为云尔”。 完全能“自制于一己之心”,而不是“受命于他人之心志”。 就是自己能够独立地支配自己,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活追求,这就是所谓“心性”自由。这里“心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性格。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也就是说的这种个人的心性自由。 作为人类的个体的“我”,要能够“为所欲为”,首先能够自主、自立,自己能够给自己一片自由的天空。生活中,如果自我得不到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无从谈起的。这是古往今来多少有个性“隐者”的理想啊。 只要能按照自我的“心性”(性格),顺其自然地去发展,展现自我,达到“尽性”,就走到自我的自由王国了。从这种意义上讲,个人自由是一种“心性”解放,是一种“心境”。严复引用“惟适之安”当然欣赏李愿的率性,向往他隐居盘谷的自由生活、无拘无束;严复特别欣赏庄子逍遥自在、豁达飘逸的个人自由境界。所以严复反复强调个人自由乃“心德之事”。这“心德”,应该就是讲人的身心和谐、心理健康。(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二)生存自由。 就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社会活动的自由。 这是人类最起码的自由,包括衣食住行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交以及人类生活诉求的各个方面。这一点今天我们都很理解的。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百多年前严复已经注意到:人类的生存自由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追求境界:千万家饭羹鱼香,百余乡风清魔伏) 他在强调“适”,强调生存竞争自由的同时,也突出了“天择”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天择”,你就必须约束自己,控制自己,就只能实行有限制的生存自由。这样,通过不断的调适,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严复明确指出: “科学家于物,皆有品量之分。品者问其物之如何,量者课其物为几许。” 这就是说:科学家要分析保障生存的物“品”“如何”、物“量”“几许”,要讲究品质和数量。所以科学的生存,应该是有节制的,所以随心所欲不是绝对的 自由。包括人口的生育也是如此。严复是**提出计划生育的第一人。 随着现代化进程,物质基本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社会民主体制不断健全,于是提倡科学的生存自由就特别重要。否则,无限制地“生存自由”,人类就无法去适应“天择”,终将导致无法应对的灾难,甚至使人类完全失去了自由。 (三)国群自由。 严复说: “唯天生民,各具赋畀bi给以,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也是造孽) “一群之成,其体用功能,无异生物之一体,小大虽异,官治相准。知吾身之所生,则知群之所以立矣;知寿命之所以弥永,则知国脉之所以灵长矣。一身之内,形神相资;一群之中,力德相备。身贵自由,国贵自主。生之与群,相似如此。”(《原强修订稿》) 就是说:西方天赋人权理论,扩大到国家和族群,国家和人类个体一样,天生应该享有自由的权力;又按照社会机体的原理,将国家比作人的机体,将人比作机体上的器官,只有身体自由心理健康,相关的器官才能自由运转、幸福安康。 严复遗嘱:“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勿造孽。”“两害相权,己轻群重。” 严复在论述个人自由和国家自由时,总是重群众,先国家,轻个人,后自己。如果为个人损害国群,损人利己是造孽。在《群己权界论》中,严复说: “夫吾所谓自由者,非独其名已也,乃生民所享真实之利益。国必有此,而后民得各奋其所能,以自求多福于物竞之难谌chen2相信、诚然,以庶几可幸于天择。苟于群无所侵损,则无人所得沮遏ju'e阻止者也”。 这就指明国家自由的根本意义:国家自由,而后才能保证个人的“小己”自由;从“物竞天择”的竞争规律去讲,国家在世界的竞争中得以自立,才能保证民众的生存和自由。 严复将国家和群体的自由放在首位,己轻群重,舍己为群,就是为了号召民众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去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 (2)惟适之安,须要“民主为用”。 如何保证民众享有真正的自由?严复在以自由为本体的理论基础上,引出了“民主为用”。这就将自由和民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自由是本体,是“国魂”,是立国的精神;民主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人民自由,才能实行民主;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自由。 严复反对暴力革命,但并不是反对民主共和。他一再呼吁国家要给民众以民主,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严复在翻译完《群己权界论》最后加上结语,完全是用自己发挥的话,说: “善为国者,不惟不忌其民之自由也,乃辅翼劝相,求其民之克享其自由,己乃积其小己之自由,以为其全国之自由,此其国权之尊,所以无上也。” 这就是说,国家要保障平民能够充分享受小己自由,积累小己自由就成为全国的自由。一个保障民众自由的国家才可能争得国家的自由。一个实行民主的国家,才有国权,才有国家的无上尊严。 因此,严复给**历代的专制予以严厉的批判。其用词之激烈、揭露之深刻,在同时代人中是少见的。 所以,严复“惟适之安”,就是要“自由”要“民主”。“以自由为体”,把自由看作现代价值观的总源,“以民主为用”把民主看作实现自由的制度保障。 3、惟适之安,要“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要实现自由民主,必施行“三民”治本方略。 严复对自由、民主的阐述,从而推出治本理论: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实现“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必须有民族民众的素质条件的保证,由此“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之“三民”治本方略,就应运而生。严复1905年对孙中山强调说:“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着手。”主要通过**教育,大力施行“三民”治本方略。(“教育救国论”) 三者之中,亦有主次,严复称: “智育重于体育,而德育又重于智育”。 严复明确指出: “形神相资,志气相动,有最胜之精神,而后有最胜之智略”。 人的身体是有形的“本体”,道德精神则是无形的“灵魂”;只有形神兼备,才能焕发无穷的力量和智慧。(简言之:思想好、身体好,学习好才是有用之英才) 三民素质提高了,尤其是新民德,培养“新”道德,则社会和谐的本体(人——是新人),就确立了,调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严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治本方略,对我们今天治国安邦,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重建公民道德,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文化软实力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天演的过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不断调适的过程。 自由、民主则是保证调适的关键;提高三民素质,是提高调适能力的保证。 通过调适,从不和谐达到相对的和谐,达到“安于适”,进入“惟适之安”的境界。 这就是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严复一生追求真理而得出的结论。“惟适之安”也包括了严复晚年主要警言遗训的思想,成了严复天演宗哲学思想的最高概括。 三、严复对思想理论力量的认知 严复说:“新知无尽,真理无穷。”可见严复对“真理”“新知”的服膺。他遗嘱:“人生在世,宜励业益知”,“须勤思,而加条理。”“须学问,增知能。”教导后人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增进知能;从而在实践“励业”中发挥学问知能的作用。 严复坚信,中华民族“三民”素质提高了,培养出“神州健者”,奋力竞争,不但“**必不亡”,而且国富民强、安定和谐的社会能够建设成功,惟适之安的境界是可以实现的。 可见严复对天演宗哲学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的巨大力量是充分肯定并充满自信的。所以他终生孜孜以求,“极深研幾”,把西学之“道”引进给国人,让西方先进的思想理论同优秀的传统“旧法”相结合,成为“治国明民”、复兴民族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严复说: “……多看西书,觉世间惟有此种是真实事业,必通之而后有以知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化育,而治国明民之道,皆舍之莫由。” “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严复书房这一副对联,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严复对天演宗哲学思想理论的高度自信和肯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严复是否读过这一段话,不得而知。严复出于对列强环伺之下民弱国贫现实的担忧,因而对“武器的批判”始终怀着谨慎的态度,但是他对于“批判的武器”“会变成物质力量”的认同,可以说是跟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毫无二致。 请看严复下面这一段话: 1896年9月24日(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严复与汪康年、梁启超书云: “大报一时风行。于此见神州以内人心所同,各怀总干蹈厉之意。此中消息甚大,不仅振聩发聋、新人耳目已也。不佞曩在欧洲,见往有一二人著书立论于幽仄无人之隅, 逮一出问世,则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此非取天下之耳目知识而劫持之也,道在有以摧陷廓清、力破余地已而。使**而终无维新之机,则亦已矣。荀二千年来申商斯高之法,熄于此时,则《时务 报》其嚆失也。” 严复相信思想理论的力量“不仅振聩发聋、新人耳目”,“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其“摧毁”“物质力量”能够“摧陷廓清、力破余地”,成为“警世”和“维新”的“先行者(嚆矢)”。 严复对思想理论力量的认知、认同,说明他是自觉的清醒的思想家。他的“三民”治本方略,他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保障民权国权的理论,正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抓住“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的先进思想理论,令“一时学术政教为之斐变”,在推进**现代社会变革、促进**现代化的进程,具有批判的武器所具有的应有的物质力量,是我们至今更不能忽视和低估的! 跨越世纪,百年沧桑。岁月的尘埃不能遮掩严复思想的光芒。 “惟适之安”四个大字,就像先生如炬的目光穿透历史重重迷雾,深情地注视着中华大地,昭示后继的“普天下有心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顺也,和也,安也,善也。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尊重、顺应天演规律,整合调适,与天争胜,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家民族的、和谐发展道路。
严复遗言
1921年10月3日,令家人听来感觉窒息的一阵接一阵沉重的喘息声从严复的胸腔艰难传出,更从郎官巷16号严复的卧室艰难传出。没有谁比严复此刻的头脑更加清醒,他在陈旧的书桌旁艰难坐下,强忍住气短写下自己的遗嘱,做撒手人寰的准备:
“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十月三日,愈野老人喻家人诸儿女知悉:吾自戊午年以来,肺疾日甚,虽复带病延年,而揆之人理,恐不能久,是以及今尚有精力,勉为身后传家遗嘱如左。……
嗟呼!吾受生严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攸忽,一误再误,致所成就,不过如此,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耳顺以后,生老病死,倏然相随而来,故本吾自阅历,赠言汝等,其谛听之。
须知**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
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
须勤思,而加条理。
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
审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贵,亦当不贫贱。贫贱诚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余则前哲嘉言懿行,载在典策,可自择之,吾不能缕尔。愈野老人力疾书。”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在福州郎官巷16号与世长辞,终年67岁。严复一生育有四男四女,咽气时仅有二女儿严璆陪伴在身边,可谓名副其实地逝于寂寞之中。也是在严璆的陪伴下,严复于1921年夏天去鼓山喝水岩避暑,写下《灵源洞》与《避暑鼓山》两首诗,这应该是严复写下的最后的文学作品。
严复墓,今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首句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
本文来自“取一盏清酒”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