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三国时期的上庸到底有多重要?为何让三家眼馋?
俗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位帝皇,是绝对不允许有城市不在自己的统治之内的。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在 人们的印象中,留下了只有统一的中原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所以为了国家完整,皇帝是绝对不允许中原上有地区独立不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然而世事无绝对,总有一些人能够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着一个平衡,让自己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而他们之所以能保持“独立”,很多时候是因为实力不弱,有一些利用价值。
而我们在看三国的时候,会发现三国中孟达统率下的上庸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不仅曹丕拉拢了,诸葛亮后来也拉拢,比如曹丕在孟达投降后,就重用于他这个降将,命其为新城(以上庸为主体的三城合并而成)太守,委以其西南重任;又比如后来诸葛亮“虽恶其反复”,但在北伐之际,依然联络孟达,大度的不计前嫌。
为何魏蜀两国都会对他如此看的起,甚至到了无下限包容的状况呢?是因为上庸的孟达有着十万人马吗?毕竟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次提到:“孟达深受曹丕喜爱,统领新城十万之众”。
假若孟达真有十万之众,受到如此般重用也不足为奇——毕竟在古代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士兵数量是衡量一个诸侯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三国这个乱世更是如此,只要你士兵足够多,硬实力就足够强。
但问题是上庸孟达真有十万之众么?其实并没有。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大幅度夸大事实是常态,我们这姑且不论。但就算是在历史上真实战争中,也大多会夸大自身实力,目的自然是为了震慑敌人,所以军队的人数往往需要打个折扣。
——遥想当初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说着八十万大军,但是实际上后世专家判定也就十几万军队,要知道这可是曹操举拜北方全部的力量抽调出来的士卒,所以可以想象,十万大军是多么的难凑。连曹操以北方之地也勉强才凑出了十几万军队,而孟达又何德何能靠着一个上庸弄出十万军队呢?假如有着十万军队,估计就不是三足鼎立了,那将是四强争霸。
再说,孟达军队需要补充,只能从上庸征召百姓。
《晋书·地理志》记载:“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四千四百四十八。”
但我们从上可以看出,只有一万多户人口的上庸,哪有多少人口,让孟达征召十万军队呢?就算有十万军队,难道只靠着一个小小的上庸能够供养着这十万士卒的吃喝吗?所以说孟达有十万人马是肯定不现实的。
那孟达兵力不多,看状况甚至可以用少来形容,那他到底凭什么能够在两家之间应付的游刃有余呢?最为重要的还是由于上庸的地理位置太过于得天独厚了。
一、首先,通过上庸,可以向北进中原,直接通往长安;向西南则进荆湘,威胁东吴。如果这些还不够直白的形容其位置重要性的话。我们再来通俗点说,上庸是通往汉中的必经之地,它还连接着四通八达荆州。这个地方居然还与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汉中与荆州两地相连,它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我想大家应该没有任何异议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在逼降张鲁,拿下汉中后,特意在这块地分出一个上庸郡来重点照顾;而刘备在取汉中之后,还未休整完毕,就马不停蹄的派孟达去取上庸,甚至为了保险起见还派出义子刘封前去相助;当时就连东吴也对上庸十分眼馋,虽然明面上没像魏、蜀那样有大动作,但小动作却依旧不少,在夷陵之战后重点盯防目标之一,就有上庸。
这块战略要地,大家都眼馋,这确实是没错的。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往往大家都希望得到的地方,各方势力也都会顾忌太多。
——它位置恰好处在三国之间,三国都想要,但是毕竟只能一国争夺,所以一旦有一国出兵,另外两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俗话说自己得不到的又怎么会让给敌人,另外两国一样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在乎占据不占据,总之就是我得不到就让别人也得不到。
这样一个地方争端会有这肯定没错,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缓冲地带。因此,三国也不会对其随意就下手。
再说孟达贵为一方太守,曾被蜀魏都委以过重任,甚至被西晋大文学家傅玄认为有乐毅之量。这样一个人,我们称其为枭雄也不为之过,所以他有些权谋,会点纵横之术,自然也不稀奇。
所以他完全可以避开劣势,利用地理位置这一优点,游刃于各方势力之间,来让自己达到一个较为平和中立的状态。
二、接着,上庸四面环山,地势险恶,属于天然的高山谷地;除此之外,上庸还地处长江、汉水之间。
《地名志》中记载:“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
如此这般山水环绕,让它变得更加得易守难攻。我们常说,西蜀有山地阻隔,不好攻;东吴有长江天险,也不好打。属不知,上庸这块地是难得的两者兼具。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夸张点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了。
《读史方舆纪要》有记载:“汉蒋琬屯汉中,多作舟船,欲乘汉沔东下,袭魏兴、上庸,以规中原。议者谓事若不捷,还路甚难,遂不果。”
从以上可以看出,蜀国在蒋琬执政之时也曾想过要收回上庸,可惜的是道路太难,不得已选择放弃了。而之前诸葛亮北伐也不走这,大致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毕竟如此易守难攻,对于一直求稳的诸葛亮来说,他是没有太多把握的。
——其实对于蜀国而言,若是能够占据上庸,北伐将不会那么辛苦,诸葛亮完全不必六出祁山,大可以东路出益州,顺流而下,直接进攻襄阳,顺势北伐。
但这个地方丢了,就没办法了。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会感到奇怪,居然如此难攻,为何后来孟达要起义响应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却能够拿下上庸呢?这其实主要还是上庸内部出了一些问题。
《晋书·宣帝纪》记载:“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城外为木栅以自固。帝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斩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振旅还于宛。乃劝农桑,禁浮费,南土悦附焉。”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之一,当时是兵分八路进攻孟达,足以见其兵力倍于孟达,但即便是这样过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将上庸拿下。直到内部有人出来投降,而这些人当中甚至还有孟达的外甥,正是因为有了内应开城投降后,上庸这才彻底被拿下。
其实当时的上庸完全是有能力再抵挡的,毕竟我们从俘虏万人就可以看出,上庸城里的有生力量还是有的。
因此,孟达举义失败,最后被司马懿给杀害,也是实属有些冤啊!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上庸这块地的易守难攻性质。
三、最后,上庸经济环境恶劣,这看起来虽然是弊端,但后来也成为了三家不轻易对其下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上庸这块战略要地,虽然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但很显然它的经济地位与其战略地位并不匹配。
诸侯争霸,提升实力的办法就是增加城池,有了足够大的城池,就能够供养更多的百姓,从而组建更多的军队——但上庸地区环境却不行,因为地处山区,所以它可耕作的地方相当之少,而且土地还以贫瘠地为主,难以开发;再加上人口又十分稀少,这就使得其能够为国家提供的赋税也是少之又少。
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上庸所在的偏西北山区,在当时是一个**与蛮夷混居的地方,**与蛮夷之间经常为了某些利益发生争斗,而为了镇压蛮夷作乱,还需要经常出兵平叛。
对于镇压蛮族,三国都有说不尽的苦头,比如吴国的江东有山越人经常下山劫掠,使得吴国不得不分出兵力镇压,吴国甚至还派遣过甘宁、黄盖这样的名将特意去镇压;蜀国的孟获大家都知道,逼得诸葛亮亲自南征来平定叛乱;而魏国境内的鲜卑、东胡、羌族,更是曾让曹操与司马懿这些大佬头疼不已。
也就是说,拿下这块地,不仅要穷的起,还要经的起不间断的内乱。这样一个地方,即便攻下来,也大多不会长久,所以三国考虑到成本问题,虽然馋,但也不会轻易下手。
直到三国后期,北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调整,魏国的实力也大幅度超过吴蜀两国,它完全耗的起,所以之后拿下上庸并且稳定上庸的这点成本,对地大物博的曹魏来说并不算什么。
三国演义里面的上庸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三国演义里面的“上庸”是现在的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汉中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上庸县(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5县。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即曹丕黄初元年),孟达降魏,袭刘封,刘封逃回蜀国,魏合并房陵、上庸、西城3郡为新城郡。
228年(太和二年)魏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3县为上庸郡,治上庸。
230年(太和四年),撤上庸郡并入锡郡。
237年(景初元年),分魏兴郡之微阳县和锡郡之安富、上庸2县并为上庸郡。嘉平年间又撤上庸郡,至259年(甘露四年)复置。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用一种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裁,这不仅使当时的读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而且也**了文士和书商们继续编写和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
自嘉靖以后,各种历史演义如雨后春笋,不断问世,从开天辟地,一直写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今存明、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庸郡
上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上庸源于哪个朝代
1、上庸为古代地名。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据《尚书·牧誓》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庸国位居八国之首。春秋中期,“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
2、公元前611年,庸国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梁启超曾就此评价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
历史上被刘封孟达占据的上庸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上庸,对于熟悉那段历史的人们来说都不陌生。这个地点在那段历史中,因为有了孟达的反反复复而出名。孟达是一名文武兼资的人才,他和**一起投靠刘备。据相关记载,刘备后派孟达攻打房陵,然后又和刘封一起攻占上庸,从此孟达的名字就和上庸连在了一起。
在襄樊之战中,刘封孟达拒绝增援关羽后,孟达怕刘备追究责任,同时和刘封有矛盾,就投奔了曹魏。在曹魏的支援下,他夺取了上庸。曹丕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让孟达领新城太守。到曹丕去世,孟达朝内失助,又被诸葛亮引诱,想要背叛曹魏。孟达被得知情况的司马懿,急行军攻伐所灭。从此上庸属于曹魏所辖。刘封、孟达实际上占据的上庸,对于蜀汉至关重要吗?以下依据相关资料,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上庸概况。
上庸位于现在的湖北十堰市竹山县境内。该地的环境四面环山,一条汉水横贯其中,下注入长江。如果从上庸顺流而下,就能够直达一个重要的咽喉重镇襄阳。可以说上庸地处魏蜀吴接壤的地方,如此关键的位置,成为当时兵家必争之地。《地名志》记载:
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补天之梯也,在今竹山县西七十里,上庸山是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上庸地区的地形险固。因此当年在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怕孟达的四千精锐不能够打下,还派刘封带兵支援,可见刘备对上庸的重视。
其次上庸是荆州和汉中的纽带,对蜀至关重要。
那么,刘备为什么这么重视上庸呢?这就是因为上庸的独特地理环境。上庸四周环山,四塞险固,但是却有水路可通。在那个时代,水路是最好的交通方式。这样,利用汉水这条水路,就可以把荆州和汉中联络起来。当年关羽攻打襄樊,就是抓住了曹操大家在关中欲归未归的时机。更重要的就是刘封、孟达攻占上庸的时机,出兵攻打襄樊。
在当时,蜀汉在荆州的战略形势并不好。东吴在旁边虎视眈眈,江南的四郡被东吴割走一半。关羽的根本重地和东吴只有一江之隔,毫无战略纵深。而襄阳和江陵本为一体,有人评价说,“襄阳江陵步道四百里,不得襄阳,江陵受敌不立。”
因此,关羽才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最好的战机,发动了襄樊战役。在战役的前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是,兵力不足的矛盾渐渐显露了出来。
关羽多次向刘封、孟达求援,但是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的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要求,致使了关羽的败亡。这也是后来刘备恼恨刘封、孟达的地方。
在当时,如果关羽拿下襄樊,那么他与西川的联系就不只是长江一条水道。他就彻底摆脱了东吴的威胁。即便是东吴拿下江陵公安,他也可以凭借汉水,和西川进行联系。这样,关羽的荆州和西川彻底联成一片,关羽进可攻退可守。在这种情况下,东吴也不敢轻易败盟。因为他们无法置有战略纵深和稳固联络线的关羽以死地。
就如同劝阻曹仁不要放弃樊城的满宠所说的:
(满)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
如果曹仁放弃樊城,那么曹魏损失巨大,关羽会拥有更好的战略态势。可惜,刘封孟达鼠目寸光、胸无大局,在关羽最需要支援的时候拒绝增援。在当时,哪怕他们这种人马全部牺牲,能够拿下襄樊也是值得的。
诸葛亮对于上庸的重视,也足显它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时间里,上庸进入了默默无闻的时代。只是在孟达反叛时才昙花一现。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劝诱孟达反叛。在孟达犹豫不决的时候,诸葛亮派人使出反间计,把孟达造反的信息泄露出去,逼孟达造反。孟达在司马懿的进攻下,十几天就被消灭了。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把上庸作为一个北伐的出发地。他只是利用孟达反叛,来吸引曹魏的注意力,留滞曹魏关东的兵力,来减轻自己北伐的压力。我们可以看出,这时的上庸在诸葛亮的眼中已经失去了战略价值。
而上庸落入司马懿手中后,在太和四年,曹魏组织了一次对蜀汉的进攻。曹魏兵分三路,上庸成为了曹魏其中一个进攻的出发地。史书记载:
(太和)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至于朐,拔其新丰县。军次丹口,遇雨,班师。
我们可以看到,曹魏从上庸进攻蜀汉可谓困难重重。而蜀汉到蒋琬执政的时候,也想攻打上庸。史书记载:
(蒋琬)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
总而言之,我们从曹魏和蜀汉对上庸的利用和评价中可以看出,由于上庸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在陆路上山路艰险,而水路畅通方便。而蜀汉地处上游,利进难退。因此,作为曹魏的进攻方向是不合适的,难以达成目的。
而蜀汉拿下上庸虽然比较容易,可是,上庸利于防守,继续进攻就要遇到曹魏的襄樊要地。仅仅依靠水路,想要拿下防守森严的襄樊是几近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荆州在蜀汉的手中,上庸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点,可以助攻襄樊,并可以沟通西川和荆州的联系。
但是,如果没有荆州,上庸也就失去了它的战略意义了。上庸的地广人稀,物产稀薄,占领它对蜀汉来说没有多大的战略价值。因此,在荆州丢失后,诸葛亮和后来的蜀汉的执政者,就不再把目光放在失去战略价值的上庸身上了。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