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广州市12个国家级古村落如何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广州是个国际大都市,也是沿海开放经济发达地区,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广州周边竟私藏了那么多绝美古村。大城市小村落,这些美丽乡村或是“**传统村落名录”,或为“**历史文化名村”,是响当当的国家级古村落唷。下边,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下广州周边旅游最好玩的古村落,这些古村古镇各具特色,最适合自驾游出行的好去处。
1、广州沙湾北村
沙湾北村,**传统村落,是沙湾传统古村落的核心区域。走入村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村里聘请华南理工大学编制规划,将北村美丽村庄规划定位为“建设成集现代新型工业、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历史名村”。
此外,村里对所有街巷排污下水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暗渠排污,一改旧时明渠排污的旧貌。同时,还升级改造了垃圾中转站,增设街巷路灯照明,为群众建造了休闲公园等设施,使得村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日臻完善。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沙湾北村
2、广州莲塘村
莲塘村,**传统村落,位于萝岗区西北面,村集体收入目前主要由部分出租土地管理费及鱼塘租金组成。花卉种植是其特色农业,白玉兰花种植更是历史悠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香料制造厂家依靠白玉兰花提炼香料,九龙镇莲塘村白玉兰盛极一时。
莲塘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人文古迹陈氏祠堂、鸿佑家塾、季昌书室;现代建筑白玉兰森林公园、生态园林公园、荷花塘??这充满历史尘埃的古村落尽管离市区远,村经济条件较差,但莲塘村村主任陈少洪说,由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保留开发,村里可以打一张“未来牌”。
地址: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莲塘村
3、广州大岭村
大岭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现正努力打造旅游村。大岭村风景优美,山青水秀,村落布局良好,历史遗存丰富,传统建筑精美,这个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沉淀的小村庄,因为出了探花、进士、举人和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如今,这个村庄不只以产出了数量众多的大学生而闻名,而且亦因它分散在小村落中的古塔、祠堂、蚝壳墙等而散发出悠悠的古香。
沿贯穿全村的玉带河深入,发现大岭陈氏十世祖祠——显宗祠,又名凝德堂,亦被村民们称为“桥头祠”,建于明嘉庆年间(公元1522年)。村里有祠堂除了陈氏显宗祠还有陈氏大宗祠,即柳源堂,建于宋朝;两塘陈公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朝列大夫陈公祠,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进士公祠、佑江公祠、近湾公祠等等。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面、国康大道路旁,市区15公里,离石楼镇中心城区约3公里,交通比较方便,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4、广州聚龙村
聚龙古村,**传统村落。村内主体建筑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全村分成3排,每排7座,每排房屋建筑规格基本相同,有独立别墅的形式,又保留了岭南古屋的风格。
每座楼房都用水磨青砖建筑,砌以麻石墙脚,门框、窗框均用花岗岩制成。进入大门是一座木屏风,大厅内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的木刻。后厅正中是供奉祖先的神楼,雕刻最为精致,上方及两旁为通透木雕,下为浮雕图案。二楼凹形三面装饰彩色满州窗,中间嵌以历史名人诗词佳句,别具风雅。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道聚龙村,位于广州荔湾区冲口街垅西与招村之间
5、广州黄埔村
黄埔村,**传统村落,位于海珠区东部,与黄埔区长洲隔江相望,总面积60公顷,东接新洲,南望仑头,西连琶洲。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正式启动了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保护工程,按照“村港一体”的宗旨,对黄埔古港古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集中展示黄埔村的历史文化特色。2011年,该景区被评为“海珠十大新名片”。
黄埔村因港口经济兴盛一时,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亦随处可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录入文物线索46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建筑27处,包括古祠堂12座,家塾3处、庙宇2处、园林建筑1处、古民居8处、黄埔古港遗址1处、冯氏祖墓1处。
6、广州小洲村
小洲村,**传统村落,是广州“万亩果林”保护区内的村庄,面积4.5平方公里,南临大学城、生物岛,四面环水,河网纵横,形似小岛,古称“瀛洲”。小洲村是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麻石铺砌的街巷,小桥流水,与倚着河涌而建的民宅交相辉映。古树参天的绿荫深处,河涌蜿蜒迂回,庄重的祠堂规整有序,造型各异的小桥横枕水上,古宅民居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避开大都市的喧闹来到小洲,回归大自然;走进果林,领略广府水乡的宁静和悠闲;漫步深巷,享受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淳朴民风。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小洲已成为艺术家的伊甸园。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华洲街道小洲村
7、广州_头村
_头村,**传统村落。该村的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故名_头。分_东、_中和_西三社,其中_东社和_中社相连,与_西社以一条名叫“深潭”的小河涌相隔。村建筑坐北朝南,布更多关于广州市12个国家级古村落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松洲聚龙村来历是什么?
历史沿革“聚龙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由广东台山邝氏族人兴建,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现存房屋19幢,均为两层青砖楼房。该村按井字型平面布局,建有七条街巷,纵横整齐美观,错落有致,每座民居院落占地约2百平方米,坐北向南。建成之初共有20座。其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和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聚龙村人杰地灵,是有名的风水宝地,据传地下有一条龙脉,因而得名。村内出现过不少名人,有广州报刊创业先驱、清朝教育部官员邝其照,港澳著名“黄金巨子”(专营黄金)的邝衡石,知名商人邝明觉、邝伍臣等[1]。历史变迁
兴于商海百年前的聚龙村,完全不像现在这样安静。让时光倒流到清朝光绪年间。清朝的广州,一口通商,钱财滚滚。聚龙村的兴建者———广东台山邝姓家族闻名而来,在原本是一片河滩沙地的芳村冲口,辟出一块面临水道、水通广州的风水之地。10年耕耘、修建,人丁逐渐兴旺,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20幢整整齐齐青砖楼房和100亩良田沃土奠定了聚龙村的乐土。由于偏安番禺县乡间一隅,聚龙村并非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几位落户并成长于村中的商界巨子,却在清朝至民国期间的南粤商界中,落下了漂亮的几笔。邝伍臣,聚龙村12号楼主人。乘船顺水路到广州,纵身商海,长袖善舞。创办了矿美南兄弟鞋厂,产品远销东南亚,还有天元茶楼(现广州清平饭店的前身)。邝觉明,聚龙村1号楼主人,在广州太平南路建有10多栋商铺。邝横石,聚龙村21号楼主人,成为清朝末民国初年显赫一时的“黄金巨子”,在香港创办“丽兴金铺”,在广州设立分号。邝其照,聚龙村3号主人,任清朝政府派驻新加坡的商务领事、驻美商务参赞助理等职,商而优则仕。商贾、官宦,聚龙村是名副其实的聚龙汇虎之地,非一般市郊村落可比。平日里,官宦富商家的家人子女读书作乐,每逢到了冲口民俗节日“生菜会”的时候,舞狮、比武、大戏纷纷聚集到村前,热闹非凡。若碰上某大户人家有人过生祝寿或者结亲嫁娶,那更是舟楫纵横、迎来送往,聚龙村中一片觥筹交错之声。村口水岸边已是店铺成行。衰于战乱即使坐拥富足与显赫,又怎么抵挡得了顷刻间的战乱变故?1937年,日寇侵华,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广州沦陷,聚龙村也难逃厄运。村口沿岸商铺尽数被焚毁。水路交通被封锁。邝家族人四处逃散,几户名流或去香港,或跨洋过海远赴美国,留下空屋栋栋。舍不得生意,没有走的,产业迅速落败,金铺、鞋厂、茶楼、食品加工厂**的**,转手的转手。聚龙村的风光日子,就此一去不返。战乱结束后,聚龙村并未重振旧日的精神,离去的邝姓人家也大多没有再回来。岁月流逝,聚龙村里除了二十来栋老房子还提示着往昔的记忆,村里早已物是人非了。相关资料
修建原因聚龙村是清末一批祖籍广东台山、生活较为富裕的邝氏华侨建造的。光绪十五年(一八**),邝氏二十家人由台山迁到了广州聚龙村。现状当时,聚龙村有三排坐北朝南的两层青砖瓦楼房共二十座,每座两百多平方米。一九一四年,聚龙村又增建了第二十一座楼房。现在,聚龙村内还完好无损
广州的古村落在哪里
1、田园风光聚龙村 聚龙村又名“邝家村”,在光绪五年(1879年)由一批祖籍台山的邝氏华侨买地而建。
聚龙村坐落在冲口街陇西与招村之间,村口正对一湾河水,整修过的河岸两边古榕蔽日,仍带有田园风光。
聚龙村现占地5200多平方米,保存有古屋前后三排,共20间。
聚龙村占地五千二百多平方米,坐落着成片整齐划一、外观设计一致的青砖大屋。
这些古老的屋宇,其建筑特色颇有些像西关大屋。
2、百年商埠黄埔古村 广州黄埔古村非一般古村落,而具有深厚的商埠历史文化积淀。
她是十三行时期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外贸港口、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特区”、一个名人辈出的华侨之乡、一个“港-村(镇)”建筑规格卓尔不凡的“名村”;她在广州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本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
3、古色古香小洲村 小洲村四面环水,村内河涌纵横,形似小岛,故称“小洲”。
小洲村现存136间历史建筑,分布于东、南、西、北、中约。
小洲村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水乡古村落,完整保存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优美的乡村风貌。
村内有西江涌、石岗网,环绕全村。
街巷为古代里巷布局、古香古色,并保留了较多的历史建筑,有祠堂、庙宇、门楼、村墙、码头、古井和古树。
小洲村形成了“河涌绕村流,小桥通街巷,沿涌种果树,街巷设门楼,白石街巷铺,河涌小鱼游,凉亭石凳多,屋院果飘香”的岭南水乡特色。
全村内外有河涌必有桥,小船从河涌上穿小石桥而过,沿涌石板桥四通八达,屋后有石阶汲水、小舟停泊。
4、大岭村 番禺大岭村位于石楼镇西北面、莲花山西南面。
大岭村因位于番禺菩山脚,古称菩山村,整条古村坐北向南。
早在北宋初期,这里已成村落。
八百多年来孕育了璀灿的文化,蕴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大岭村地理条件优越,水路方面可经玉带河直通珠江口、港澳地区。
陆路西距番禺中心城区市桥约15公里,可直达广州、深圳、珠海。
自然环境优美,北面紧靠菩山,东西南三面由玉带河环绕村庄。
古村内的显宗祠、大魁阁塔、龙津桥、接龙桥,等建筑在岭南建筑艺术上都有一定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5、沙镇古镇 沙镇古镇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
在8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沙湾古镇形成和保留了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民间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古老的岭南民间建筑艺术是沙湾古镇的特色。
长期以来,根植于古镇的沙湾飘色、醒狮、雕塑、兰花等传统民间文化艺术长盛不衰,体现岭南建筑艺术风格的水磨青砖墙、蚝壳墙、镬耳风火山墙、砖雕、灰塑、壁画等也有大面积存留。
tuan.cctcct/manage/article/addask.asp?AID=2018
聚龙村的详细地址是什么
聚龙村是广州的一个景点,详细地址是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聚兴大街附近,为了避免旅行期间找不到此景点,最好提前规划路线,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
广东一座清代古村,是广州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堪称清代的别墅区
广州荔湾区冲口街的聚龙村是一个有着一百四十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聚龙村建造于清代光绪五年,是由广东台山人邝氏族人建造的,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村中保留有19栋民居,是都是两层的青砖楼房,这里的青砖大屋都是用整块的麻石堆砌而成,窗楣的灰雕刻有美好寓意的图案,整个大屋从内到外依次是角门,趟拢门和大门,建筑规模宏大,堪称清代的别墅区
古村中的建筑是按照井字形的平面布,建有七条街巷,井井有条,建筑排列鳞次栉比,每一个民居的占地面积大概是两百平方米,坐北朝南,在刚建成的时候有20座,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和很高 历史 研究和观赏价值,被列为广州的 历史 文化保护区,聚龙村中的楼房内部的设计具有相似性,大厅中有三道屏风门的装饰,很多屏风上的木雕以因为岁月变迁而失去色彩,但更多了一丝古朴的韵味,大厅的左右两侧各排列着四间房屋,二楼有五间房,有些彩色的窗户上还有诗词佳句。
聚龙村也叫“邝家村”,它地处冲口街陇西河招村之间,村口有一条河水,整修之后的河岸两侧古树参天,有浓郁的田园风光,整个村子占地5200平方米,古屋有前后三排;走在村里的古巷,还能看到几间“耗壳屋”,通过青砖作为支柱,然后再用耗壳砌墙,规模比**附近的“耗壳屋”更宏伟,墙体更高,大约有两层楼高,但**附近的耗壳屋的柱子也是耗壳砌成的。
这里古韵十足的房屋与西关大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人杰地灵,是有名的风水宝地,传闻中古村下面有一条龙脉,古村因此得名,当时在村中还出了很多名人,像是广州报刊先驱,清朝教育部的官员邝其照,港澳著名的“黄金巨子”邝衡石是,著名商人邝明觉,邝伍臣等等,他们的旧居如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古村中。
在聚龙和招村之间有一座书院,名叫棉州书院,是崇文二十四乡最大的书院,棉州书院是三进祠堂式的建筑,书院周围布满了木棉花,每逢春季,红棉盛开,书院就会被红色的花海所围绕,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火烧云,场面宏大而壮观,村中建筑在经过修缮之后也变得焕然一新,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来此参观一下。
大家对这里感受如何,欢迎积极留言评论
广州八大古镇村落,历史沉淀的韵味有多迷人?
广东,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在广州,还深藏着许多古朴静美的村落,推荐10处,你去过几个呢?
1 小洲古村
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它的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
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很多人说广州小洲村的文艺气息很浓厚,是闺蜜旅游,情侣约会的最佳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广州的特色,在这里你可以淘到自己喜欢的特色工艺品,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小吃。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当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纷至沓来,各国各地区的知名艺术家、众多中青年艺术家聚居此地,让小洲成为了艺术家的伊甸园。
2 聚龙古村
聚龙古村位于广州荔湾区冲口街垅西与招村之间,村内主体建筑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全村分成3排,每排7座,每排房屋建筑规格基本相同,有独立别墅的形式,又保留了岭南古屋的风格。
每座楼房都用水磨青砖建筑,砌以麻石墙脚,门框、窗框均用花岗岩制成。进入大门是一座木屏风,大厅内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的木刻。后厅正中是供奉祖先的神楼,雕刻最为精致,上方及两旁为通透木雕,下为浮雕图案。二楼凹形三面装饰彩色满州窗,中间嵌以历史名人诗词佳句,别具风雅。
聚龙村,默默的隐藏在繁华的城市之中。聚龙村,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虽然名字听起来大气磅礴,但是她却留给人几丝乡愁--愁为何没能再多去几个古老的地方,在这都市里寻觅那一抹的自我安静呢。
3 宣星古村
在巍巍的云台山脚下,有一座古朴而又宁静的乡村,绿树环绕,青砖白墙,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古韵十足。走在村巷中,仿佛进入了一幅水墨画,村子保持着数百年来的古朴气息在空中飘荡。它远离了喧嚣,远离了聒噪,是广州从化的世外桃源。它就是从化宣星村。
4 大岭古村
过去分散居住的村民陆续迁到了主村,用山石垒起的院墙和瓦房看起来仿佛让我们感觉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沧桑感,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特色,村民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闲散、平淡又流露着一种纯朴。
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孩子都在镇上住宿上学,只是在周末的时候才返回到村子里,他们的嬉笑声、吵闹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欢乐充满着这个在静谧与幽静的山村,让人体验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5 塱头古村
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文化古村落”,名头不小但去的人不多。
这村子基本就是黄氏一族聚居地,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子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完好的主要是祠堂、书室、书院和门楼。“塱头桥”指的就是这的青云桥。
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村建筑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单体建筑以巷道相隔, 现存古巷20多条。
6 黄埔古村
黄埔村位于海珠区东部,与黄埔区长洲隔江相望,总面积60公顷。
黄埔村因港口经济兴盛一时,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也随处可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录入文物线索46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建筑27处,包括古祠堂12座,家塾3处、庙宇2处、园林建筑1处、古民居8处、黄埔古港遗址1处、冯氏祖墓1处。
7 沙北古村
沙北村是沙湾古镇的核心区域。走入村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岭南音乐发源地,何氏三杰故里,留耕堂、文峰塔等大型明、清古建筑,这些都是沙北村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8 莲塘古村
莲塘村位于萝岗区西北面,白玉兰花种植更是历史悠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香料制造厂家依靠白玉兰花提炼香料,九龙镇莲塘村白玉兰盛极一时。
莲塘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人文古迹陈氏祠堂、鸿佑家塾、季昌书室;现代建筑白玉兰森林公园、生态园林公园、荷花塘……这充满历史尘埃的古村落尽管离市区远,村经济条件较差,但莲塘村村主任陈少洪说,由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保留开发,村里可以打一张“未来牌”。
9 钟楼古村
太平镇钟楼古村建于清醎丰八年(1858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旅游和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的首选村落,是我市首个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行政村。钟楼古村的开村祖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后裔。
村中有一片逾百年历史却基本保存完整的旧屋,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有99道门的祠堂,这是目前从化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祠堂——欧阳仁山公祠。这座祠堂的99个门取意为“九九归一”。
10 新围古村
新围自然村,依山傍水,紧临增江第一湾,临江风光好且滨江线长,村中还拥有务本堂、香火祠堂、仙姑祠、旧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广府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群。2013年入选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务本堂,又称聚堂家塾,是新围村的古建筑之一,其木雕、壁画精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