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泉州天后宫在哪里?
在泉州市搜索怎么去泉州天后宫
选择打的,就可以直接到咯。选择公交的话,可以下载掌上公交查询路线和班次。
泉州天后宫的介绍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1,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2。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御绝手”。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 *** 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天后宫在哪个省﹖
**有多个地方建有天后宫。如:
▪泉州天后宫(福建省)
▪泗阳天后宫(江苏省)
▪揭阳乔林天后宫(镇嫌广东省)
▪陆丰虎岛天后宫(广东省)
▪澎湖天后宫(台湾省)
▪天津天后宫(天津市)
▪青岛天后宫(山东省)
▪深圳赤湾天后宫(广东省)
▪广州番禺南沙天后宫(广东省)
泉州天后宫怎么坐车
只有31路公交车有到达天后宫,其他的公交车都要走一小段路才能到达天后宫。这些路线包括21、24、27、36、48路,在“鲤城公安分局”站下车,其中27路还可以在“大隘门”下车。
“天后宫”在地图上的位置如下图的“A”处:(地图可放大、缩小)百度地图
泉州有大小两个妈祖庙吗?具体在哪?
泉州只听说一个妈组天后宫:是**首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梳妆楼等多处建筑,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年代较久远的一座,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泉州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宏手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和贸易活动而远播祖国大陆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至今在广大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泉州市鲤城区天后宫是哪个街道的
按行政区域来划分的话,东街第一医院这边属开元街道,第一医院对面属鲤中街道管辖。
泉州天后宫的建筑风格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已举办“闽台汉族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泉州霞洲妈祖宫鹿港天后宫向泉州霞洲妈祖宫赠送神像霞洲妈祖宫是泉州的一座妈祖供奉地。前阶段由于泉州市区道路建设,这座迄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的旧宫殿迁移重建。新的妈祖宫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海内外妈祖信众,特别是台湾同胞的支持。昨天上午,台湾鹿港天后宫信众专程赶到泉州,向新建的霞洲妈祖宫捐赠妈祖神像。这尊妈祖神像是以石头精雕而成,面貌慈祥。对于台湾妈祖信众的热情,霞洲妈祖宫筹建委员会主任蔡景民说:“我们在建新庙的过程中,台湾是组团好几十次来这边,特别是鹿港天后宫,澎湖天后宫,还有嘉义天后宫。”据了解,台湾的各大天后宫长期以来就跟泉州天后宫有交往。在两地的天后宫内,都保存有对方几十年前互赠的匾额,而鹿港天后宫和泉州的往来就更深了。此次,鹿港天后宫捐赠的这尊妈祖神像一方面是作为霞洲妈祖宫的地标,另一方面,在摆放的朝向上,特地面朝泉州湾入海口,正对泉州大桥,晋江大桥等交通要道,让妈祖保佑出行的人们。泉州天后宫和霞洲妈祖宫“乞龟”活动昨日上午,市区霞洲妈祖宫、泉州天后宫举行的虎年“乞龟”活动先后举行。霞洲妈祖宫过平安桥获赠红蛋昨日上午9时,霞洲妈祖宫“乞龟”活动点睛仪式开始。嘉宾为大“米龟”点睛,这也意味着霞洲妈祖宫为期6天的“乞龟”活动正式开始。闻讯赶来的近千名市民和游客依序走过象征著平安吉祥的“平安桥”,每个“过桥”者还获赠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希望吃了这个象征‘剥去往年晦气’的红蛋后,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霞洲妈祖宫相关负责人俞先生介绍,在澎湖天后宫的帮助下,霞洲妈祖宫举办祈龟民俗文化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后还将继续举行。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离万达远吗?
不远,很近,俺住在万达这边。经常骑车跑来跑去的,就隔着两条街,田安路直走就到,不过现在田安大桥正在施工,可以从浦西街穿过去到大华酒店后左拐进入泉秀街,然后走一百米左右向右拐进入田安路直走过两个路口 就到丰泽广场
泉州天后宫附近都有哪些公交站,都有几路车可坐的
百度说:
所有途经天后宫的线路-(共4条)
14路 31路 36路 601路
泉州天后宫几点关门
每天悔橡18点蔽埋。泉州天后宫具体开放时间安排为上午8点到17:30,停止入场时间是18:00。泉州天后宫之闻名于世,不仅碧并旁是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还在于其在妈祖信仰的确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妈祖信仰传播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世遗泉州遗产点: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的位置十分显要,内通城区,外连海港,通过德济门,可就近抵达晋江。
天后宫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见证了 妈祖 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体现出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对海洋贸易发展的共同推动,它与泉州的商人群体密切关联,见证了海洋贸易作用下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
这里是外来商人、货物进入泉州城的第一站。也是出海的人祭祀海神妈祖之后,顺着晋江通往江口码头或者石湖码头前往海外贸易的第一站。
天后宫
【三大价值】
1、天后宫妈祖信仰是伴随宋元泉州海洋贸易而形成、发展的民间信仰,体现出民间机制对海洋贸易的贡献。
2、宋元官方对妈祖信仰的推崇使民间信仰与国家意志相结合,显现了国家对海洋贸易的推动。
3、天后宫与泉州商人群体的活动密切关联,它是宋元泉州南部商业性城区的重要地标,见证了海洋贸易繁荣袭拆凳下泉州城市的发展和布局。
随着泉州民众不断地向东南亚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进行海外交通贸易活动,妈祖信仰文化经由泉州港向这些地区广泛传播,泉州天后宫是这一独特海神信仰的历史见证。
【总体概述】
天后宫位于泉州古城南端,南临晋江及沿岸港口,是祭祀泉州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伴随历代官方和民间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天后宫历经营修、发展,现仍保存了 16世纪之前已然形成的前殿后寝的布局特征。现存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呈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两侧为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将院落围合,建筑群用地面积约6800平米,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正殿】
正殿内供奉天后像及诸辅神像,是12—14世纪出海经商的人祭祀海神妈祖,天后殿现存主体结构形成于19世纪,是信众祭拜天后的主要场所,祈求航海平安。
正殿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花岗岩砌筑,四面围堵浮雕鲤鱼化龙、神驹飞驰、鹤舞祥云等**传统吉祥图案,富有艺术感染力,烘托天后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寄托人们追求美好愿景的期望。
正殿前面的广场是拜亭,这株古榕树已经有250年树龄。拜亭是举行妈祖祭祀活动的场所。海内外信众一般在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聚集此地,举行祭拜,祈求保佑。由主祭人率领信众向妈祖神像上香,行“三拜礼”,第一拜,祈求五谷丰登;第二拜,祈求财源广进;第三拜,祈求合家安康。接着,行“三献礼”,献鲜花,表示对妈祖的祝福;献水果,祝愿信众丰收富裕;献金帛,祈求妈祖保佑众生。最后,行三鞠躬礼。
【进入正殿】
正殿始建于1196年(南宋庆元二年),始称顺济宫,1232年(南宋绍定五年)曾为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的真德秀第二次出任泉州太守,为了肃清海盗,保护泉州内港及外海航道的平安,真德秀亲临天后宫,祭祀妈祖,祈求保佑。从此,祭祀妈祖纳入官方祭典。
妈祖原本是一位泉州沿海的渔家女子,为人善良,熟悉海上风潮,多次在风浪中拯救乡民御瞎,受到人们的崇敬。妈祖去世后,被泉州沿海民众视为航海的保护神。10—13世纪,泉州九日山奉祀的“通远王”,是出海人祈求信风的拍旅海神;真武庙奉祀的“真武大帝”,是出海人祈求航行平安的海神;妈祖则是出海人遇险时,祈求拯救生命的海神。三个海神各自承担不同的庇护功能,寄托泉州航海人渴望航行平安,希望获得好收成的良好愿景。
13—14世纪,泉州港对外贸易繁盛,德济门一带成为泉州繁荣的商业区,各地商贾云集,交易繁忙。泉州天后宫妈祖的信仰地位随着泉州港地位的提升而得到增强。原本,妈祖被称为“泉州神女”。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朝廷敕封妈祖为“天妃”,1281年派遣 泉州市 舶司提举蒲师文为使者,主持敕封仪式,泉州天妃宫列入国家祭典。
1329年(元天历二年),朝廷在祭祀泉州妈祖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确将泉州天后宫为妈祖信仰的“发祥地”,肯定了泉州妈祖在海外贸易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短短的30年间,泉州妈祖从一位区域性海神,升格为全国性的海洋保护神,从信仰文化的扩张,看出当年泉州港海外贸易的繁盛,印证了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地位。
1407年(明代永乐五年),郑和下西洋,获得天妃庇佑,奏请修缮天妃宫。1684年(清代康熙二十三年),泉州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朝廷,敕封妈祖为“天后”。泉州天后宫因此享有历代朝廷钦崇的崇高礼遇,成为妈祖信仰在闽南的发祥地和对外传播的中心。
1815年、1821年按原有规制进行两次修缮。1989年以来,以政府投入为主,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信众踊跃捐资参与修缮。各地信众的广泛参与,也印证了泉州天后宫在海内外妈祖信众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正殿后方清代壁画】
这里保存一幅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绘制的大型壁画,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当时湄洲岛天后宫的建筑格局,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当年湄洲岛重修妈祖庙的时候,特地到此考察,借鉴了壁画里展示的历史建筑的信息,设计了湄洲妈祖庙重建的格局。湄洲岛是妈祖的出生地,曾经隶属泉州管辖。泉州天后宫绘制湄洲妈祖庙风光壁画,一是表示对妈祖出生地的尊敬,二是,借助泉州港重要的海外交通的地位,以及泉州天后宫的文化影响力,增加妈祖信仰文化的的传播。
【寝殿】
寝殿位于正殿之后,始建于1196年。1540—1544年(明代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重修。这里保存有一对维修时移用至此的辉绿岩元代印度教十六角形石柱。其雕刻手法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回廊檐下的古代印度教石柱相同。但是,开元寺里的石柱雕刻有古代印度教的神话故事,如“解放象王”“七女出浴”等,而这里石柱上雕刻的图案明显具有**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元素,见证了多元文化在泉州交融。
1997年,修缮寝殿,采用墩接、贴补、加固、拔正、找平等方式,尽可能地保留16世纪(明代嘉靖年间)修建时使用的构件和形制。木构部分保留原有彩绘残留的痕迹,凡是新粉刷的灰浆尽量清洗,涂刷桐油,加以保护。修缮后的寝殿朴素无华,却显得庄重严整。
祖宗庙·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
祖宗庙·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又名天妃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素有“温陵圣庙”之称。
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以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钦赐妈祖庙额“顺济”为名,称“顺济庙”。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和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世祖两次册封妈祖为“天妃”,“顺济庙”随之易名“天妃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八月十四日“,以将军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自此,天妃宫改称“天后宫”。清道光年间(公元1830年—1850年)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
天后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七千二百多平方米,整体结构包括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寝殿、东西轩、四凉亭及斋馆。原山门已倒塌,现存为1990年重建,宽23.23米,深3.93米,高9.42米,牌楼式造型。前有青石龙柱一对,大门两侧围墙嵌有麒麟石、石雕花窗。山门两侧略前,原建有东西两阙,祀千里眼、顺风耳二神,现已无存。进门为新建戏台,宽6.4米,深5.15米,高8米,面向正殿,木藻井结构。天后正殿为全宫主体建筑,宽24.6米,深25.6米,占地635.5平方米,砖木结构,抬梁式木结构,圆形花岗岩石柱承托。屋顶作九脊重檐四坡歇山式,檐廊作卷棚式,四角柱头为圆浮雕仰莲珠斗,方形斗拱接连四挑。具有独特风格。殿内正龛祀天后神像,龛后有清代绘制的大型湄洲岛壁画一幅。正殿前廊有一对雕龙石柱,细致精巧。四周台座高出地面1米,须弥座雕“鲤鱼化龙”、“八骏云火”、“鹤舞云火”等图案。正中培中宏檐柱保存一对宋元印度教寺十六角形青石雕花石柱。正殿前为露庭,庭东西两侧建有廊庑(祀天后辅神二十四司,西廊已废,东廊尚存)。正殿后隔一露庭为寝殿,宽七间,进深三间,系明代木构建筑。屋盖为两面三刀坡面配册悬山顶,木质梁,粗犷古朴。寝殿后为梳妆楼,七开间35.1米,五进深19.8米,高8米许。
天后宫历代均有修复。目前,除较完整地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代建筑外,近年来,在 *** 及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已经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等建筑。并将继续复建梳妆楼。宫内的“闽台关系培绝史博物馆”,收藏陈列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6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