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哪三江
三江源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此处密布着很多的湖泊、沼泽、雪山、冰蚂肆川,风景优美。其自然特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都很独特。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区域,它有着江河源,亚洲水塔的美称,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孕育中华民族的世界著名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基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哪三江呢?
详细内容
01
三江保护源之一是长江。长闷如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流橡知经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02
三江保护源之二是黄河。黄河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世界第五大长河,**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我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流经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河水中带有大量黄沙,因此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呈几字形,是我国的“母亲河”。
03
三江保护源之三是澜沧江。澜沧江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是湄公河的上游,又叫“獐子河”,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流经我国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04
三江保护源的自然特点有: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05
三江保护源的地理特点有:以山地地貌为主,群山多,海拔高,地势高耸、地形复杂。
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06
三江保护源的气候特点有: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冷热两季交替,干湿良机分明,温差小,日照时间长,辐射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是什么?
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其东、东南部与甘肃省、四川省相邻,南部、西部与**自治区相接,北部分别与治多县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族蒙古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和都兰扰握县交界,东北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贵南县、贵德县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接壤。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4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15.23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按蔽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4.05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缓并庆26.6%;长江源区面积9.4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61.7%;澜沧江源区面积1.78万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1.7%。
三江源保护区
什麽是三江源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8月19日,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和北纬31°39′-36°16′之间,海拔3450-6621米,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覆盖青海省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黄南两个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兴海、同德4个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区内有人口55.72万人。
在这片高峻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雪山和冰川,也有着十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不仅因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而被称为“中华水塔”,还因为其拥有许多生物特有种而誉为物种基因库。据初步调查,三江源区湖泊湿地总面积在1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黄河干流上的扎陵湖、鄂陵湖是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总面积在1100平方公里以上。有植物80余科、400余属近1000种,其中优良牧草有70余种,乔、灌木8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区系复杂,经查明,有兽类76,鸟类147种,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4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37种,青海省重点保护动物27种。对这一地区的自然保护对人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现在气势宏伟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已矗立在通天河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我国生态保护和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建成后将和青海可可西里、 *** 羌塘和**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群落,成为世界屋脊雪域高原上的一片受全社会保护的一片辽阔土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那些资源
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
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
国阀沪脆疚诒狡错挟氮锚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此外还有9个植被型,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
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三江源地区的
长江、黄河和澜沧衡腔江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水塔”保护原因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燃念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消失,泥炭地干燥并 *** ,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咐段衫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保护护目标动物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两栖爬行类7目13科48种。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53种。另外,还有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
兽类资源:三江源区85种兽类,占青海省兽类的82.5%;占全国兽类的16.8%。在85种兽类的地理分布中,古北界有62种,占总兽类种数的73%;东洋界16种,占19%;广布种4种,占5%;另有待确定3种,占3%。
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有29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34%;占青海省国家兽类保护种数的49%;占全国兽类保护总数的27%。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为9种,占保护区保护种类的31%;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为20种,占69%。
鸟类资源:三江源区237种鸟类,占青海省鸟类的77%;占全国鸟类的19%。在237种鸟类的地理分布中,古北界有178种,占总鸟类种数的75%;东洋界14种,占6%;广布种45种,占19%。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9种,占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鸟类总数的16%,占全国鸟类保护总数的16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为7种,占保护区保护种类的18%;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为32种,占82%。
两栖爬行类资源:两栖爬行类15种,占全国两栖爬行类的2%。其中两栖类7种,占47%;爬行类8种,占53%。
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1种。昆虫资源: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
动物组成是以山地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寒漠动物等为主的生态地理动物群,种群比例上兽类、鸟类数量巨大,而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组成简单,种群数量相对较小。植物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
在471属中,乔木植物11属,占总属数的2.3%;灌木植物41属,占8.7%;草本植物422属,占89%,植物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保护区内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
水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河流三江源区河流主要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大类,有大小河流约180多条,河流面积0.16 平方公里。
外流河主要是通天河、黄河、澜沧江(上游称扎曲)三大水系,支流有雅砻江、当曲、卡日曲、孜曲、结曲等大小河川并列组成。流域总面积为237957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总流量为1022.3 立方米/秒,年总径流量324.17亿立方米,理论水电蕴藏量为542.7万kw。
湖泊三江源区是一个多湖泊地区,大小湖泊近1800余个,湖水面积在0.5 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188个,总面积0.51万平方公里。其中,矿化度1-3g/l以下的淡水湖和微咸水湖148个,总面积2623 平方公里。
盐湖共计28个,总面积1480 平方公里,矿化度大于35g/l。列入**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等。
其中扎陵湖、鄂陵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两个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调节水量功能。沼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环境严酷,自然沼泽类型独特,在黄河源、长江的沱沱河、楚玛尔河、当曲河三源头、澜沧江河源都有大片沼泽发育,成为**最大的天然沼泽分布区,总面积达6.66万平方公里。
沼泽基本类型为藏北嵩草沼泽,大多数为泥炭沼泽,仅有小部分属于无泥炭沼泽。雪山冰川三江源内雪山、冰川约24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达2000亿立方米,现代冰川均属大陆性山地冰川。
以当曲流域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247 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约9.89 立方米。地下水三江源区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仅玉树州的地下水贮量就约达115亿立方米。
地下水属山丘区地下水,分布特征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碎屑岩空隙水。地下水补给方式主要为降水的垂直补给和冰雪融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介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 *** 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2000年8月19日,为了保护三江源的自然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正式落成揭碑,它也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可做链接,三江的介绍见三江.txt 三江english.doc)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4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