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贵阳甲秀楼有什么历史?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扩展资料
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22.9米,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秀楼
甲秀楼在哪个省
甲秀楼在贵州省。
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它始建于明代,坐落于市区内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是一座三层的木质阁楼。
甲秀楼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浮玉桥、甲秀楼、翠微园。甲秀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其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这座木楼高22.9米,共有三层,顶层题“甲秀楼”三字,游客可登楼俯瞰南明河岸风光。
景点景观
1、甲秀楼对联
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朕还多26个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该联胸襟开阔,气魄雄伟,甲秀楼美景于眼前。
2、甲秀楼书画藏品
新建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陈列院,收集收藏了贵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刺绣品、民间蜡染数百余件,令人叹为观止。该馆所陈列展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工艺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
甲秀楼历史简介 甲秀楼历史简介是什么
1、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甲秀楼始建于明朝,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
3、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的来历是什么啊
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两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甲秀楼之名由此产生。
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五次重修,每次均有变化,其中三次是大修,是时任官员依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喜好,推翻前任官员定下的甲秀楼样式。
甲秀楼最后一次重建,是宣统元年遇到火烧,也是在1909年的那场火灾后重建,奠定了今天甲秀楼四角攒尖顶的基础。
扩展资料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秀楼
本文来自“宁七月”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5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