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陈家祠堂介绍)

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陈家祠在什么地方

陈家祠位于广州,详细地址是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为了避免出现因为不熟悉而迷路,可以提前使用导航软件进行搜索并将结果截图以便随时查看或询问当地人。 交通方式: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至【陈家祠】站下,D口出,步行可至。 公交1、乘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60、268、286路至【陈家祠】站下,步行可至。2、乘坐公交15、52、55、105、133、196、207、232、223、549、555路至【荔湾路】站下,步行470米可至。 开放时间:景区暂时停业,详情请以景区公示为准;原开放时间9:00-17:30(17:00停止入场)。

陈家祠(陈家祠堂介绍)

陈家祠简介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

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

还不定期展出各种广东民间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套色蚀花玻璃等。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扩展资料

祠堂是**人供奉祖先、祭祀、办理宗族事务的地方,又是宗族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体现陈姓是清代广东第一大姓和望族的地位,也为方便陈姓子弟来省城广州读书应考和族人办理诉讼、议事等事务时提供临时住所。

1888年,陈昌朝、陈宗询、陈兰彬、陈伯陶等广东四十八位陈氏族中乡绅名流,联名向全省各地陈姓宗族发出《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议建陈氏书院章程》等信函,内容是邀请各地陈姓族人派人到广州商量修建陈氏书院一事。

从信函中可了解到:陈家祠的陈姓“绅耆”,包括了清 *** 时期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吴川陈兰彬和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广东著名士绅。

祠,就得有大笔大笔的经费支持。

光是用于购买建造陈家祠的地产,总面积大约36600平方米,便花去了银元21691元3毫8仙正。

建造陈家祠的资金来源,得益于倡建者陈兰彬、陈伯陶等清末名流在南粤社会上的高地位和高知名度,倡议一出各地陈姓宗亲的积极响应,就连海外的陈姓华侨听到消息后也纷纷慷慨捐资。

陈家祠的历史

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其建立主要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国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广东体育专科**和聚贤中学。

1959年,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兼及全国各地民间工艺品。馆内辟有多个展厅,常年展出馆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绣等工艺精品。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广东民间工艺馆闭馆,陈家祠主体建筑被广州新华印刷厂占用并作为印刷车间。9月,广州电影机械厂占用陈家祠东院,后院。

1980年,广州新华印刷厂迁出。1981年,陈家祠进行全面复原维修,1983年,重新对外开放。

1986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2002,2011年,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古祠流芳”的雅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扩展资料

陈家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

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

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家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家祠堂

陈家祠历史

陈家祠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

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

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

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

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

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

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

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

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

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

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

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

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

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

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广东体育专科**和聚贤中学。

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

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1960年经省人民 *** 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本文来自“四月释梦”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53974.html

上一篇 2023-04-10 00:45:06
下一篇 2023-04-10 00:36:07

相关推荐

  • 陈家祠(陈家祠堂介绍)

    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陈家祠在什么地方陈家祠位于广州,详细地址是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为了避免出现因为不熟悉而迷路

    2023-04-10 00:39:06
    198
  • 长沙伍家岭(长沙伍家岭陈家湖征收规划)

    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伍家岭五户人家居住原先是荒山野岭。伍家岭官方信息显示,五户人家居住原先是荒山野岭。伍家岭街道,隶属于湖

    2023-04-09 06:51:06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