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在壮族 文化 中,劳动人民的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它如一幅斑斓的画卷,形象地真实地展示了壮族社会的 历史 发展。那你知道壮族民间 传说 故事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抛绣球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 体育 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 乐器 ——“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 娱乐 ,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敢壮山与五指山的传说
相传布洛陀与米洛甲是天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栖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布洛陀与米洛甲受天帝的派遣,于二月 初一 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米洛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天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米洛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米洛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间耸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壮家第一山“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 雨水 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米洛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米洛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突然间,活生生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座山,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布洛陀夫妇失声地哭喊着,双手疯了似的刨起脚下的土块,“哗啦、哗啦”地往敢壮山四周抛去。该知这些土块所到之处,很快又成长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与五子山连在一起,环绕在敢壮山的周围。 从此,壮乡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壮族布洛陀取火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由于没有火,人们猎取得来的 动物 都像乌鸦一样吃生肉,像水獭一样吃生鱼。每到寒冬腊月,人们穿着蓑衣或树叶草皮瑟瑟发抖,许多人都被冻死在荒郊野外,惨不忍睹。突然有一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离敢壮山不远的一座山丘上,一棵大树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被闪电拦腰劈倒,那一道道刺目的白光过后,轰然倒下的大树顿时燃起冲天**。传说这是玉帝灶皇爷派雷公把烟火送到人间来了。可是,那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火是怎么回事,被这突如其来的**吓得魂飞胆破,都像避邪一样慌不择路地跑回洞中躲藏起来,对**避而远之,甚至连看都不敢看。可是,只有一个人镇定自若,他既不害怕,也不逃跑,他勇敢地朝燃烧着的大树走去,仔细地观看着这种奇怪的东西,这人就是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火在噼噼剥剥地燃烧着,布洛陀好奇地站在火边,他觉得这种奇怪的东西比太阳还热,布洛陀灵机一动,人如果有了这东西,冬天来临就再不怕冷了,人们就再也不会被冻死。
于是,他就折根树枝把火种夹着取回洞中,把一堆干柴收拢成堆点着,然后漫不经心地坐在火堆旁烘烘手,觉得很暖和,人们纷纷效仿着布洛陀围在火旁烤火,渐渐地就不怕火了。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后来,方圆百里的壮族子孙们都聚集到敢壮山上,向布洛陀求赐火种,烧起火堆。自从有了火,人们在冬天时都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人们又试着把上山打来的野兽、挖来的山薯、采摘来的野果和在河里捕捞到的鱼虾螃蟹都拿到火堆上烤着吃,虽然当时还没有油盐酱料等,没想到这样烤着吃不但比生吃好吃多了,而且又香甜可口。
于是,他们从此就改变了吃生肉的习性。由于人们白天打猎,晚上烧着火堆边烤边吃,吃饱后也就围在火堆旁睡觉,那些虎豹之类凶猛的野兽见火就怕,不敢再来袭击,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火对于他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甚至开始觉得人类离不开火了。
有天夜里,突然下起大雨,雨水把火全部淋灭了,一夜醒来他们就没有了火,人们这才知道水火不相容,他们在不安中度过没有火的一段时间之后再也坐不住了。人们都冒雨下山到处去寻火。他们寻遍了敢壮山周围所有群居的岩洞,所到之处都寻不到一点星火。
这时有人想到了会造天造地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并把寻火的事告诉这位壮民族的天神。布洛陀 决定 亲自出门寻火,他腰挂大板神斧,站如松,行如风,搜遍了九十九座高山的荒郊野岭和洞穴,走过九十九道河湾寻遍所有的村村落落之后,还是失望而归。
在返回敢壮山的途中,布洛陀来到一树大树下小憩,他突然想起上次雷公劈树赐火的事,他想,既然雷公能把大树劈出火来,我布洛陀难道就不能?况且我手中还有神斧呢!这样想着,他便择一棵干裂的老树,运足气力,举起神斧,用力在两个人都合不拢的树盘上砍了一斧,果然有许多像萤火虫一样的火星不断闪现。布洛陀又砍一斧,这回冒出来的火花就有火花蛇那么大,并且上下舞动,四处乱窜。布洛陀立刻刮来干草和树叶扰成一堆,很快就被冒出的火花引燃。布洛陀又在火堆里添上大把大把的干草和枯柴,火堆越烧越旺,越烧越大,很快就引来四面八方寻找火种的人们。从此,人们又重拥有了火。有了上次的教训,这回人们再也不敢胡乱在野外烧火了,他们把火种拿到岩洞中养起来,从此不论风雨多大,火种仍然不熄。直到后来发展到用木头搭架建房揉泥盖瓦,人们又把火拿到屋子里去烧水做饭和取暖。
从此,火是能够保存沿续下来了,但也出现不少的问题。因为人们没有把火管好,让飞进屋里的蝴蝶和飞蛾拿翅膀作扇子乱扇火,连鸡、鸭、鹅也纷纷效仿,使得火星四处飞散, 那些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也拿火到处游玩。有的还让小孩拿火到屋檐下烧着玩,结果一失火,整个村村寨寨都烧个精光,甚至还烧死一些来不及逃命的老人和小孩。人们没有想到火竟会给人造成如此之大的灾难。那些幸存者只好前去请教布洛陀怎样才能安全用火。
布洛陀二话不说,便叫人砍来木头,在屋子中间架着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堂,里面铺上泥沙,规定各家各户的火一定要在火灶里烧,不许随便玩火,这样一来,失火的事便渐渐减少了。原先那些淘气十足的萤火虫也被赶到野外,逃走时还在**上偷偷地沾点火,所以直到现在我们在夏夜还能看到萤火虫**上的火星。
猜你感 兴趣 :
1.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三则
2. 壮族民间的传说故事
3. 壮族民间传说故事
4. 壮族传说故事
5. 壮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在田阳怎样去爬山
可以去爬百色敢壮山。
敢壮山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距县城18公里。敢壮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红军洞、等奇观异景。
敢壮山现存一批文物、如蛙纹石础、雷纹女像、古壮字残碑、古钟等等,而以敢壮山为中心,方圆15公里以内发现了8处古人类遗址,如赖奎遗址、革新桥遗址等。
爬山注意事项:
1、多喝水。一方面稀释血液,同时可以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在爬山时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可尽快恢复体力。
2、科学休息。爬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站着休息为主,长休息应先站一会再坐下休息。
3、要因人而异。如果患有心脏病,最好不要爬山。另外患有癫痫、眩晕症、高血压、肺气肿病的人,也不宜爬山。
敢壮山的敢壮山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的时候,在一个夜晚,一道亮光从敢壮山闪现,一瞬间照亮了天空,整个壮乡亮如白昼。众人惊奇之时,一个婴儿敢壮山横空降生,那个婴儿就是布洛陀。布洛陀长大后见天地混乱,万物毫无规则,于是便开天地、定万物,还造谷物,为人们的生活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尊称为“壮族的祖公和人文始祖”。后来布洛陀和附近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结为夫妻,那位女子叫姆勒甲,为布陀生了五个孩子,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萝筐,萝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子,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出门劳作,走着走着发现孩子和箩筐突然不见了,夫妻俩立即奔向敢壮山顶,站在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谐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间,活生生的五个儿子变成了五座山,再也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布洛陀夫妇失声地哭喊着,双手疯了似的刨起脚下的土块,“哗啦、哗啦”地往敢壮山四周抛去。该知这些土块所到之处,很快又成长了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与五子山连在一起,环绕在敢壮山的周围。 从此,壮乡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为主山的敢壮山山脉。
到了明朝,相传江西有位地理先生名叫郭子儒,一生研究阴阳八卦,爱探风水宝地,在他晚年的时候带着几个**从江西顺着“龙脉”到云南看风水,后又从云南顺着“龙脉”进入广西。当郭子儒带着他的**登上敢壮山时,经过反复察看,最后认定他所要寻找的“龙头”就是敢壮山。找到“龙头”,郭子儒兴奋不已。那天,他在敢壮山题了这么一副对联:春日初升风景朗开催燕语,晓风微动露花轻舞伴莺啼。这副对联,在《田阳县志》里有所记载。这些美丽的传说,给敢壮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话说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凡间世界,转眼间已过了数百年。几百年间,他们所生的孩子已经不计其数,而孩子所生的孙子、孙子的孙子就更数不清了。布洛陀也老了,他的子子孙孙已经遍布各个山寨部落,现在已变成了高高祖。他想走出去,看看他布洛陀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到底变得怎么样,子孙们又怎么样生活,孝不教顺?他这么想着,十月初十这一天,秋收以后人们都忙着做糍粑庆丰收,布洛陀摇身一变成了一位衣衫褴褛、长胡子、长头发,满身脏兮兮的老乞丐,来到远离敢壮山的一个小山寨。一进村子,人们见了这位满身臭气的乞丐老人,大人们有的象逃瘟疫似的远远躲开,小娃仔们则围着他逗乐取笑。可是布洛陀完全不把人们的冷遇当一回事。他走进一家正在桩糍粑的人家里,试探地问主妇:“你们在桩什么?”主妇瞅见布洛陀这一身乞丐相,没好气地轻声骂了一声脏话,拿起一簸箕糍粑便走开。布洛陀又走进另一家,又讨了没趣,全屯没有一个人给他递过一只糍粑。只有一对牧牛孤儿少年,好心地请他到家里吃饭,那大一点的男孩子还给布洛陀补衣服,小一点的给他梳头发抓虱子。
布洛陀见到这种情况心凉了。但是他还不服气,不相信自己的后人竟有这等不孝的孽种。第二天大清早,他拿着一个破碗装着去讨饭,只见那些人还是一个个闭门不让他进;有的甚至在悄悄商议,将他杀了吃。还是那一对少年兄弟真诚地接纳了他。他失望了,决心惩治这些不孝的孽种。于是,他交待那对小兄弟,这几天如果遇着大风大雨,一定要尽快跑到就近的大树下面去,紧紧地抱住树干不放,千万不要乱跑。说着便离去了。
不几天,老天爷可真刮起大风下起大雨。孤儿兄弟俩遵照布洛陀的嘱咐,跑到古树下面去抱住树干,平安地避过了风雨。而屯子里的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部被大风刮进岩洞里,洞口也被随后刮来的大石头严严实实地堵上了。过后,邻近屯的人请来能工巧匠想凿开洞口救人,但是三天三夜仅凿了个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开洞口。这就是封洞岩的故事。
关于布洛陀、姆六甲、布伯的传说有谁知道?
分类: 社会/文化 民族
解析:
相传布洛陀与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间造人造物,创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敢壮山(春晓岩),也是他创造的。这里曾经是他牺身生息,繁衍子孙后代的圣地。下面的故事,便是关于布洛陀与敢壮山的传说。
“敢壮山”与“五指山”的来历
很古很古以前,田阳这个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草木,没有人类,没有生灵,广渺的大地空空无物。而早就有了生灵的苍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气沉沉,很早就盘算着派人到凡间繁衍人类,创造人间世界。终于有一天,上帝决定派布洛陀与母勒甲下凡,创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与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于二月初一启程。那天,布洛陀挑着一对大箩筐,箩筐的一头装着五个孩,另一头装着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锄头,手拿一把开山镰,乘着大帝宫殿前摘下的两片树叶,缓缓地飘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飘到了田阳上空。这时乌云突变,大地上从没有过的电闪雷鸣伴随着大风大雨,震耳欲聋地炸响在大地上空。雷劈声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担断了。霎时,两只箩筐飞奔着向大地坠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见慌了神,他们立即甩掉手中的断扁担、锄头和镰刀,没命地扑向孩子。但是迟了。仅仅一眨眼的功夫,两只箩筐便分别落在东西相距十里的那贯和三今两地。装被褥的箩筐掉在东面的那贯,形成了“敢壮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缝隙,后来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妇落在“敢壮山”上,双双搜索了半天也不见了孩子的踪影,他俩立即奔向山顶西头的最高处遥望四周,仍然不见那只坠落的箩筐和五个孩子。于是又搬来石块垒成一个台子,这座台子后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见锄头镰刀坠落的地方挖开了一道弯弯的大缝沟,天上的雨水落下后都汇流进地沟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无心留览河山,抬眼又朝西头望去。只见十里开外的平川上,有五个孩子在蠕动着。母勒甲一见激动地喊了一声“孩子”。喊声刚落五个孩子立即一动不动地坐在地上,一袋烟的功夫便变成了五座小山,人们叫做“五子山”。因为“子”和“指”同音,后人都叫“五指山”。
从此,田阳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壮山”和“五指山”。
母娘岩与敢壮歌圩
布洛陀夫妇初来乍到新的世界,又刚刚失去五个孩子,随身带的被褥衣物化作了敢壮山,他们再也无心去寻找别的落脚点,从山顶下到半山腰,在一处朝南开的岩洞里住了下来,开始了繁衍人类,营造新世界的使命。这座岩洞就叫“母娘岩”。
话说母娘岩倒是一处不错的风水宝地。母娘岩坐北朝南,洞外有一块几丈见方的坪地,洞口两侧绿树参天,百花满地。洞内前厅宽畅,洞顶上倒挂着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把大厅装点得恰似一座宫殿。大厅后头有一连洞,与后山的通天洞相通。这种洞与洞相通,南与北相连的特殊构造,以及岩洞外的林木花草,使母娘岩成了冬暖夏凉,四季宜人的好居所。布洛陀与母勒甲住进来不久,便一个接着一个地生了好多孩子,没有多少年便孩子成群了。
孩子长大以后,布洛陀创造的世界也越来越宽,自己也越来忙不过来了。于是,他把孩子们分派到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让他们在各自的地盘,繁育后代,建设家园。孩子们远去了,但是总忘不了养育他们的母娘岩。于是,每一年的二月十九这一天,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孩子们,便携带着自己孩子、孙子,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回来,给布洛陀老祖公和母娘拜寿。由于子子孙孙太多,路途近的先来,能进母娘岩给布洛陀、母勒甲拜寿,路远后到的子孙则从洞口挤到山脚排成长队等候。等着轮到他们进母娘岩的时候,已经是三月的初七、八到初九。而这时,还在山脚等候的人待不住了,由于拜寿心切,他们纷纷就地引火烧香,香火一直从山脚插到母娘岩洞口,形成了一条香火长龙。从母娘岩中刚刚拜寿出来的子孙们,一个个见到自己的老祖宗虽然子孙无数,却仍然是那样健康长寿,心中兴奋不已。他们情不自禁地相约难得见上一面的各路亲人,向敢壮山的各个方向散开去,男男女女一面即兴哼唱山歌,一面将自己身上的衣物抛给对方表示庆贺。久而久之,每年的三月初七至初九,前来拜寿的布洛陀与母勒甲的子孙后代,都要在“敢壮”这里唱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形成了敢壮歌圩。
封洞岩的故事
封洞岩位于敢壮山南面石山与土坡相衔接的山腰,其上部为刀削似的绝壁,相传这是布洛陀初到凡间劈石取火留下的痕迹。绝壁下是一个岩洞口,但是被封住了,这里有一个故事。
话说布洛陀与母勒甲来到凡间世界,转眼间已过了数百年。几百年间,他们所生的孩子已经不计其数,而孩子所生的孙子、孙子的孙子就更数不清了。布洛陀老了,现在已变成了高高祖,他的子子孙孙已经遍布各个山寨部落。他想走出去,看看他布洛陀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到底变得怎么样,子孙们又怎么样生活,他们还认不认他这个老祖宗?于是,有一天,布洛陀摇身一变成了一位衣衫褴褛、长胡子、长头发,满身脏兮兮的老乞丐,来到远离敢壮山的一个小寨。一进寨子,人们见了他这位满身臭气的乞丐老人,大人们有的象逃瘟疫似的远远躲开,小娃仔们则围着他逗乐取笑。只有一对牧牛少年好心地请他到家里吃饭,那大一点的男孩子还给布洛陀补衣服,小一点的给他梳头发抓虱子。
布洛陀见到这种情况心凉了。但是他还不服气,不相信自己的后人竟有这等不孝的孽种。第二天大清早,他拿着一个破碗装着去讨饭,只见那些人还是一个个闭门不让他进;有的甚至在悄悄商议,将他杀了吃。还是那一对少年兄弟真诚地接纳了他。他失望了,决心惩治这些不孝的孽种。于是,他交待那对小兄弟,这几天如果遇着大风大雨,一定要跑到就近的大树下面去,紧紧地抱住树根不放,千万不要乱跑。说着便离去了。
不几天,老天爷可真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牧牛两兄弟遵照布洛陀的嘱咐,跑到古树下面去抱住树根,平安地避过了风雨。而寨子里的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心存不善的人,全部被大雨刮进岩洞里,洞口也被随后而来的大石头严严实实地堵上了。过后,寨子里幸存的人,请来能工巧匠想凿开洞口救人,三天三夜凿了个表皮,三年了也未能打开洞口。这就是封洞岩的故事。
人类的来源一姆洛甲和婆王神话
在壮族中有《姆洛甲》造人的神话,其梗概是:
相传姆六甲是一位造天地、造人类和万物的女神。她吹一口气,升到上面便成了天空;天空破漏了,抓把棉花去补就成为白云。天空造成了,她发现天小地大,盖不住,便用针线把地边缝缀起来,最后把线一扯,地缩小了,天能盖得住了。然而地又不平了,大地边沿都起了皱纹,高突起来的就是山,低洼下去的就成了江河湖海。她没有丈夫,只要赤身露体地爬到高山上,让风一吹,就可以怀孕,但孩子从腋下生下来。她见地上太寂寞,便又造了各种生物。她的生殖器很大,象个大岩洞,当风雨一来,各种动物就躲进里面去·。
由于自身的繁衍对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壮侗语民族先民就把姆洛甲奉为生育大神,拜她为圣母。随着社会的发展,姆洛甲又变成主管生育的花婆母神、花婆王,成为己婚女子求子的偶像。在壮侗语族各民族中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例如仡佬族就有《婆王》神话,其梗概是:
婆王掌握着一座极大的花山,日日忙碌着护理花山上的花。
人是婆王花山上的花。她把花的生魂送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送红花是女孩,送白花是男孩。婆王花山上的花长得很茂盛,开得鲜艳,人间的小孩就平安成长,不生病,身体健壮。如果花山上的花生了虫,小孩就生病,有灾难。婆王给花除了虫,孩子的病就会好。婆王在花山上淋花,花湿了水,小孩睡觉时,全身冒汗,衣衫湿透。人死了,生魂回到花山上,还原为花,再由婆王送给他人,这人便到别家投胎去了。
斗雷王一布伯、布杰神话
有关布伯的神话故事,普遍流传于壮族聚居的地方,有诗歌体,也有散文体的,主要歌颂布伯为拯救人类,与制造干旱的雷王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其梗概如下:
雷王下到人间收粮食,布伯不给并戏弄了他。回到天上后,雷王叫雷将陆盟关好铜闸,不给人间降一滴水。众人找布伯商量,布伯决定带大家到天上去自己扒开铜闸放水。这一年虽然雷王不降雨,不撒露,年成还不错。雷王知道布伯带人上天放水,就把天升高,只留岜赤山上的日月树作为天梯,并又关上铜闸,人间天大旱。于是布伯带人下海找雷王的兄弟龙王借水,龙王不肯借,布伯拔了龙王的胡须,龙王逃到深海去了。布伯十分气愤,上岂赤山找到日月树上天找雷王,他把剑架到雷王的脖子上要他放水,雷王哀求:“你放我,三天后给你降雨。”布伯信以为真,回到地面。谁知道三天过后仍不见降雨。
布伯知道雷王真的反了心,便叫家里人到河里去捞豆葵,把豆葵铺到屋顶上。又去砍纱树来剥皮,拿来扎木楼的晒棚。然后叫他的儿女伏依兄妹拿着扁担在棚下等,叫妻子拿着鱼网,自己拿着鸡罩,在檐下等。
突然,雷王忘乎所以地冲下来,从屋顶滑到棚台,又从棚台滑下来,摔倒在地上,布伯的罩象一口铜钟那样从上落下来,牢牢地罩住雷王。雷王再也逃不脱了。布伯把雷王锁进粮仓。雷王用计骗伏依兄妹送水喝。喝了水的雷王全身充满力量,冲破粮仓跑上天去。
雷王决天河,天河水全部倾倒下来;龙王要报拔须之仇,也放着海水,驱使虾兵蟹将推波助澜,直把水涨过山头,淹到天蓬顶下。雷王以为人间的人全死光了,布伯也一定死了,便打开天门往下看。谁知布伯的伞船正向天门驶来,只见布伯挺着胸,提着剑,怒气冲冲地直奔雷王而来。雷王的眼睛也喷出愤怒的火光,他马上持着板斧,向布伯飞冲下来。布伯眼疾手快,两脚一蹬,伞船便从雷王脚下滑过去,然后回身一剑,把雷王的脚削断了。雷王赶忙逃回天门,害怕布伯的伞船随波逐浪,直闯天门,就连声喊着:“快退水,快退水!”
雷兵雷将己知道布伯的厉害,赶忙退水;龙王也知道布伯不好惹,也忙着退水。这水退得又猛又快。布伯的伞船摔得稀巴烂。布伯一颗红心,进到天蓬上镶嵌起来,它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启明星。
敢壮山的介绍
敢壮山位于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距县城18公里。2002年,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专家学者反复考察论证、认定,敢壮山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布洛陀文化不仅仅影响珠江流域,还波及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敢壮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红军洞、等奇观异景。敢壮山也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1927年黄治峰等**的“二都暴动”就在敢壮山下举行。敢壮山歌圩还是广西最早、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都有来自周边十多个县十几万群众汇集到这里,祭拜壮族始祖布洛陀。
壮族《布洛陀》
布洛陀
去问布洛陀 去问姆六甲
布洛陀就讲 姆六甲就说
----摘自《布洛陀经诗》
一、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产生的历史背景
田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处右江中游。在田阳境内,有很多的古文化遗址,除有世界年代最早之一的赖奎古人类遗址外,还有长蛇岭古文化遗址、敢来洞穴古文化遗址、坡落古文化遗址、那培宋陶窑址、那音古窑址、蝙蝠洞摩崖石刻等;出土文物主要有靖安铜鼓、农豆大石铲、牌楼石戈、牌楼石棺、盘丧窑藏古具等。2002年,美国权威《科学》杂志以封面加评论的隆重方式公布了一项科研成果:**广西右江盆地的古人类遗址的地质年代经中美学者用氩--氩法测定距今80.3万年,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田阳右江盆地中间地带的敢壮山,海拔326.7米,相对高度198.9米,总面积1700亩。巍巍敢壮山,那里有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时期,江西有个地理先生名叫郭子儒,一生研究阴阳八卦,爱探风水宝地,在他晚年的时候带着几个**从江西顺着"龙脉"到云南探风水,后又从云南顺着"龙脉"进入广西。当郭子儒和他的**登上敢壮山时,经过反复察看,最后认定他所要找的"龙头"就在敢壮山。找到"龙头",郭子儒兴奋不已,他拿出笔墨,在敢壮山的岩壁上书写"春晓岩"三个大字,还题了一幅对联:春日初升景朗催燕语,晓风微动露花轻舞伴莺啼。那天,郭子儒在敢壮山上对着**们说:敢壮山坐北朝南,北接千里来龙,南为百里明堂,左有青龙守,右有白虎护,远处有右江河环抱,风水书说的"千里来龙千里福"、"明堂容万马,富贵万年长"等言敢壮山都具备。从地理上看,敢壮山为月亮,周围的土坡为星星,形成"众星捧月"的好风水。自古以来名山大川都有神仙,敢壮山肯定居住着很不一般的神仙。停顿了一下,郭子儒继续说:敢壮山为了骆越风水宝地,谁能葬骨于此,其孙子将能成为"帝王将相",孙女将能"婚姻皇家",贵不可言啊!郭子儒登上敢壮山不久就去世了。据说临终前,他对**们讲了这么一句话:我一生终于能寻找到骆越的"龙头",死也瞑目了。
郭子儒的断言和当地传说有惊人的相似。据当地人流传,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个夜晚,一道亮光从敢壮山闪现,一瞬间照亮了天空,照亮了右江盆地,照亮了壮乡,降生了一个婴儿,那就是布洛陀。相传布洛陀是骆越神主的种子,长大后智慧超群,力气过人,德高望众,成为壮族的创世始祖,布洛陀和附近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结为夫妻,那位女子叫姆六甲,后来成为壮族的母娘。
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布洛陀产生与新石器时代和人类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的时期,因为有关布洛陀的传说很多和新石器有关,如布洛陀创造精致的石锄、石犁、石斧、石铲、石刀等。新石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从穴居转为屋居,从靠打猎摘野果维持生活向稻作文化发展。在有关布洛陀的传说中,残留着不少这种影子,如布洛陀造屋、造桥、造稻种等。另外,布洛陀是男子,他在壮族先民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这足以说明布洛陀所处的时代是父系氏族时代。
二、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发现和认定过程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由来已久,对田阳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文字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敢壮山已经形成歌圩;没有文字记载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敢壮山的形成远远早于隋朝时期,它与田阳的舞狮是并驾齐驱的,都是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形成歌圩。而敢壮山歌圩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其他形式所决定的,它是纪念布洛陀有关活动关联在一起。起初,春岩晓歌圩的形成是由于布洛陀的子孙从各地回到布洛陀居住的地方即敢壮山,给布洛陀拜寿,然后大家通过唱歌的形式表达对布洛陀和姆六甲祖先的怀念之情,所以才形成歌圩。
1983年至1989年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三套集成和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在田阳遗存着大量与布洛陀有关的古音乐、古舞、民间故事传说、布洛陀山歌、布洛陀田州叙事排歌、唐皇、布洛陀经诗手抄本等。1986年3月,田阳县第一本《布洛陀经诗》在玉风镇华彰村巴令屯发现,这是一本已经手藏了三百多年的古抄本,收藏者为罗占贤老人,后来又相继收集到21本。因此这一带作为一个系统古迹遗存加以保护,田阳县人民政府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国家级和省级有关权威专家和学者来到田阳考察、认证后,提出田阳敢壮山是传说中的壮族创世祖布洛陀重要纪念地,包括**社会科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壮学学会、广西博物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反复研究,认定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敢壮山是纪念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人文始祖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
三、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认定的主要依据
(一)敢壮山是布洛陀文化遗址有《布洛陀经诗》记载作依据。田阳县田州镇自古称"壮安",因为地处右江河谷东西、南北的交汇地,又是历史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桂西一带最古老和最大的集市,所以"壮安"也叫"安圩",这个地名称呼在民间一直称呼至今。《经诗》所用古壮字记载的"公公的州府在安东"意为布洛陀公公的家就在安圩的东面,而敢壮山正是位于安圩东面。敢壮山为石山,是传说中布洛陀的诞生地,整座山势程东西走向,山上有许多岩洞还有泉水,具备古人类居住的基本条件,而那贯屯正好位于敢壮山脚下,完全与经诗记载的"公公的家在岩洞里,公公的村子在石山脚下"相吻合。布洛陀所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农耕时期,而敢壮山位于群山的前沿,其东、南、西三面为土坡地带,丰富的溪流水源可以灌溉,具备这个时期古人类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条件。
(二)布洛陀落户敢壮山符合古人类遗址发展规律。田阳县地处右江河谷中心地带,是80万年前右江古人类的发祥地,根据考古调查,在田阳县境内已经查明的古人类遗址有80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赖奎遗址,出土许多文物,由于敢壮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敢壮山的东、南、西三面分布着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或石器散布点8处。据此布洛陀所处时代,敢壮山一带是古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域,布洛陀落户于高山与土坡结合部的敢壮山,符合右江古人类历史的规律。
(三)敢壮山周边村屯地名是布洛陀文化遗址的活化石。首先反映在敢壮山本身,山上岩洞得名都与布洛陀、姆六甲有关;其次,敢壮山周边的村、屯、山名也印上布洛陀的烙印,都以"那"为开头,在壮语中"那"意为"田",布洛陀下山看到子子孙孙戽水插田的艰辛,从敢壮山引水灌溉,为了让子孙永记恩德,将屯名取名以"那"开头,以示纪念,这些地名都是当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丰富的布洛陀文化遗存,是确认遗址的重要历史文献。宏篇巨著创世史诗《布洛陀经诗》、布洛陀民间叙事山歌、布洛陀民间故事传说、布洛陀古乐、古舞、歌圩等在田阳尤为丰富。在敢壮山岩洞的石柱上刻有蛙纹(古壮族图腾),洞里的石块刻有雷纹(古壮族图腾),这些都反映了敢壮山洞穴曾是壮族祖先的居室。
(五)敢壮山歌圩是广西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歌圩,歌圩与布洛陀神化传说有着很厚联系,而且民间保留着很多布洛陀文化内容。敢壮山朝拜气氛浓厚,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场面是独一无二,年年如此,庄严雄壮。
(六)祖公祠。祖公祠即布洛陀庙,始建于唐宋时期,清康熙重修,上世纪大革命时期被白军焚烧,后又重建,1958年再次被拆毁。它是田阳及周边各县壮族同胞对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认同的物证。
敢壮山是壮民族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的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 文化 田阳
布洛陀是壮族群众崇奉的始祖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创世史诗叙述布洛陀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的艰难过程;歌颂布洛陀创世功绩歌谣,是布洛陀的子孙对始祖布洛陀丰功伟绩的由衷赞颂。
敢壮山是传说中布洛陀的栖息地,由于人们对布洛陀的虔诚崇奉,这里便成为人们朝拜、祭祀始祖布洛陀,寄托人们幽幽情思的文化圣地;由于朝拜和祭祀活动的延续,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人们聚众酬唱的歌圩,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成为孕育布洛陀创世史诗、布洛陀文化的摇篮和传承布洛陀创世史诗、传播布洛陀文化的场所。始祖布洛陀(作品信息源)——布洛陀创世史诗(口承文学作品)——敢壮山(作品传播场)——敢壮山歌圩(作品传播活动),这四大元素共同构成了包含宗教信仰、口承文学、民俗活动等多种内容的独具特色的布洛陀文化。
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可以说是壮族先民的一部原生形态的百科全书,其中保存着壮族先民对客观世界、对自然环境的幼稚认识,保存着壮族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这些,无论对文学、哲学、语言学,或者对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对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的搜集、整理、壮文转写、汉语翻译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启动,至今仍在继续。而对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的研究,直至目前,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因此,无论是对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以及相关的民俗事项、民俗活动的资料搜集,或者是对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以及相关的民俗事项、民俗活动的科学研究,均仍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54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