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襄樊改名襄阳是哪一年
2010年襄樊改名为襄阳。
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后昌首,行政区划不变。
恢复襄阳的城市名称,是对襄阳历史更好的保留和延续。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年襄阳设县,因为县治在襄水之阳,所以命名“襄阳”。卞和献玉、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王聪儿起义等历史事件、历史故事,都被打上了“襄阳”烙印,载入历史典籍。《三国演拍行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
襄樊更名为襄阳的建议最早是由社会耐贺数各界自发提出的。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根据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襄樊市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了更名申报工作。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襄樊更名。
襄樊为啥又叫襄阳?
自古以来这座城市就叫做襄阳,只是新**以后改名成为襄樊,意思是襄阳和樊城。但实际上襄阳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远高于襄樊。至于为什么叫襄阳,襄阳城得名的三种说法
1、一般人认为,汉水经过襄樊这一段,名叫“襄河”(流传在天门仙桃一带的小调《玉娥郎》有唱襄河的内容,就名叫《襄河谣》)。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城在汉水即“襄河”以北,应名为“襄阴”,为何叫襄阳?
2、《荆州记》说“驾山而下谓之‘襄’”,襄阳城南岘山北麓的十里小河因而名叫“襄水”,襄阳城因此而得名。东汉应劭也这样解释说:襄阳“城在襄水之阳”。
3、襄阳城的得名可能与牛郎败茄织女在天河的浪漫神话传说有关。汉水和天河在先秦的口中都叫“汉”,在他们的心目中,汉水和天汉是一回事。西汉毛苌《诗传》就说:“汉,天肆枯明河也。”刘邦被项羽封在汉中,心中老大满,萧何劝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抚其民,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襄樊段汉江基本是东西走向,让襄城区与裂告樊城区隔江相望。这一段汉江的走势与天上的牛郎织女段天河十分类似。“牛郎、织女”的名称,目前可见的最早出处为《诗经.小雅.
大东》。襄阳和襄河的“襄”字,与《诗经.小雅.大东》中的“虽则七襄”同用一个“襄”字,可能有内在联系。
希望采纳咱襄樊人的回答!
襄樊为什么要改名为襄阳?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充分体现其博大精深,比如最简单的起名字,我们都知道由古至今人们都经过深思熟虑才得出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名字,譬如邯郸、连云港、平凉、襄阳等等,其中襄阳曾经一度更名为襄樊,但是由于要求外界的**以及恢复襄阳名字的民意过高,因此经过审批襄樊更名为襄阳。
首先衫烂或,襄樊市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后才从襄阳改命名为襄樊的。说起襄樊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提起襄阳市可是名气大了,在众多历史名著、武侠小说中都出现这个城市,比如在神雕侠侣中郭靖和黄蓉镇守襄阳,并且还因此把女儿起名为郭襄;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就是在襄阳,并且当时襄阳是三国乱世之中的清静之地,如庞统、司马徽、崔州平、诸葛亮等一帮豪杰聚集于此地。并且从三国时期一直到唐宋时期历困,襄阳市一直都是全国一级的大都市,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在唐宋时期很多文人雅士的作品中都出现有襄阳,比如李白的襄阳曲、王维的汉江临眺、白居易的襄阳舟夜等等。直到上个世纪中期,将襄阳市和与其隔江相望的樊城合并起来,并且更名为襄樊。
然后,为了尊重历史文化和顺应民意而将襄樊市恢复为襄阳市。襄樊之所以能够恢复为襄阳,首先受民意所向,其次和邻国韩国有关。自从更名为襄樊之后,无论是国内社会各界人士还是祖籍襄阳的海外华人华侨,都在通过不同渠道呼吁恢复襄阳,于是由于提议恢复襄阳的呼声越来越大,经过民意调查有超过九成的市民赞同恢复名称时,在韩国江原道有一个叫襄阳郡的城市,其周围还有丹阳、黄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命名都和湖北省的城或伍市命名一模一样,除此之外还照搬了襄阳城的古建筑和传统节日,并且还将申遗成功,在这件事情的**下,更加加深了国人恢复襄阳的意愿,并且我们都知道襄阳这个名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于是为了尊重历史,顺应群众意愿,最终有关部门提出更名的提案并经过上级的批准,在2010年的时候便正式更名为襄阳市。
最后,自从恢复襄阳之后,不仅让襄阳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而且还让襄阳市这座文化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从而推动襄阳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襄樊”为什么改名为“襄阳”?
不能说是改名,
品牌知名度:“诸葛亮”与“襄阳”旗鼓相当
襄阳之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熟知。如诸葛亮在襄阳城外古隆中寓居10年,“三顾茅庐”、“隆中对”就产生于此,《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阳。
解放后的襄樊因诸葛亮而更加出名,但襄樊却不需要在“诸葛亮”身上吊死。
襄阳市(襄樊)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早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市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樊城始于西周,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筑城于汉初,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阳市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至今保存完好。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先后演绎过卞蚂斗和献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等重大历史事件。
从汉朝开始,襄阳便在**的历史和文人的辞章里显山露水。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历代文人名士留下诗篇书画,也使襄阳之名闻名遐迩,最为著名的当属杜甫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01年金秋时节,央视主持人周涛在襄樊主持诸葛亮文化节时,频频将“襄樊”说成“襄阳”,足见“襄阳”的影响力之深,由此在《人民日报》上引出一场更名论战。
城市定位决定了“诸葛亮”不如“襄阳”???
襄阳市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1952年,取两城“首字”设襄樊市。
改革开放前,襄樊便被湖埋洞北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为与“苏锡常”齐名的国内重要工业城市。“苏锡常”即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苏锡常”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极。苏锡常总面积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17%,GDP排名全国第4。三个地方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人口,却创造了占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博客
从襄樊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活力高效的汽车新城,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安全生态的园林城市,开拓创新的文化名城。”并在网站上赫然打出了“今日襄樊:**大陆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的广告。
可见,解放后襄樊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改变过“工业城市”的定位,二汽很大一部分车间在襄樊即是明证,襄樊市改名“襄阳市”,依托二汽东风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并可借助襄阳古城、诸葛亮的名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但如果更名为“诸葛亮市”,就有可能本末倒置,使原本清晰的城市定位与城市名称显闷液磨得极不吻合。
GDP更青睐“襄阳”
城市改名,最大的原动力来自于GDP。
招商引资,已经成为**所有二三线城市市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2003年,“古隆中”景区所在的襄樊市泥嘴镇,更名为卧龙镇。当地官员认为,“泥嘴”之名文化品位较低,给人一种贫穷落后、卫生状况差且交通不便的小集镇印象,影响了该镇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
1986年襄樊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襄阳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个好地名,就是一个绝好的城市品牌,是谋划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襄阳”作为城市品牌,比“诸葛亮”作为城市品牌的外延更宽广,更有利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为“襄阳”承载了2000多年的历史,而“诸葛亮”只承载了三国文化。抓“三国文化”而弃“襄阳文史”是此前襄樊在发展旅游产业时的一大问题,在改名襄阳后必须正视这一点,做到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多点开花。
当然GDP的发展得落在实处,有戏言因改名而衍生出单位印章、牌匾、信笺字头、身份证、房产证等一系列变更而创造出GDP,这个就不是招商引资之列了,顶多是左口袋的钱挪到右口袋。比如借鉴平遥谷城、杭州宋城步行街的成功经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襄樊为什么改名为襄阳?
第一次知道襄阳这个名字是是三十年前的儿提时代。《射雕英雄传》的火爆,让我记住了郭靖、黄蓉,也记住了襄阳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
襄阳位于襄水之南,与樊城隔汉水相望。建国前后,襄阳与樊城合并,为了照顾两个城市百姓的感情,使两市合并后更有凝聚力,决定取名襄樊。
襄樊岩链这个你名字存在了51年。事实证明改名襄樊是不成功的。樊城和襄阳都是历史文化古城,都很有历史的厚重感,偏偏襄樊这个名字不伦不类,没有文化底蕴,毫无存在感。那么襄樊为什么会最终改名襄阳呢?
民间的呼声,推动了襄樊改名为襄阳。在2010年之前,民间经常有声音呼吁改襄樊为襄阳,根据网上调查,当时有90%的襄樊的居民支持改名为襄阳。当地专家、学者不断撰文呼吁襄樊尽快更名。襄樊的人大代表也多次提议改名襄阳。当地人民的民意,与当地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这奠定了想到改名的基础。
恢复襄阳这座城市的历史传承。襄阳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有过很多称呼,但存在时间最长,最具历史内涵的当属襄阳这个名字。襄阳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印迹。从春秋时的诸侯都城,到秦汉穗雹时的郡县,从宋时的襄阳府到元时的襄阳路。襄阳这个名字已粗族孙经伴随了这个古城几千年,希望能一直能相随相伴下去。
襄樊改名襄阳能促进襄阳的旅游发展。
襄阳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襄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襄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想推动三国文化的开发,可是襄樊这个名字不利于三国文化的推广。襄阳这个名字已经深深融入三国的历史文化中了,120回的《三国演义》其中就有30回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附近。诸葛亮在襄阳城外躬耕十年,以及刘关张三顾茅庐等更是家喻户晓。要想开发襄樊的人文旅游资源,改名襄阳势在必行。
《射雕英雄传》让襄阳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襄阳人为之自豪,这是襄樊改名的催化剂。现代人知道襄阳这个名字,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三国文化,一种是通过《射雕英雄传》。郭靖、诸葛亮已经成为了襄阳这座城市的名片。其实,襄阳也可以开发射雕、神雕文化,让喜爱武侠的朋友去过一下武侠瘾,去重温自己的武侠梦。
襄樊改名为襄阳是成功的,恢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传承,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保护,也促进了襄阳旅游业的发展。
襄樊为什么改名为襄阳
襄阳之所以要改名,是当时的人把襄阳与樊城这两座城合并为一个城市,而为了照顾两座城市人民的情绪,所以就各取一字组成了襄樊将两座城市合并为一座城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政策还是英明的因城市规划而改。
襄阳地处**华中地塌启漏区、湖北西北部,汉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地区的气候环境
襄阳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团烂流经,又旁告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
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全市年平均气温除高山以外,一般均在15~16℃之间,1月2~3℃,2月15~16℃,7月27~28℃,10月16~17℃。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6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