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崇圣寺三塔附近的景点
可以去看一看崇圣寺三塔的周边景点:
大理古城、三月街赛马场、桃溪谷生态庄园。
大理古城:大理古城位于风光秀丽的苍山脚下,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这里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当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养花草晒太阳,加之阳光明媚温度适宜,吸引游客无数。
桃溪谷生态庄园:坐落于云南大理苍山十九峰中的小岑峰,毗邻名胜崇圣寺。园区处于海拔2200米的云雾之中,占地面积约300亩。其中有百亩生态茶园,均是五十年以上茶龄的优质云南大叶种茶树。围绕茶园而建的8栋别墅,各具风格,在此居住可以体验胜似桃源的云中妙境。
崇圣寺三塔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景点。
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它周围有许多可以品尝美食的地方。
崇圣寺三塔附近美食
大理古城红龙井酒店·下午茶餐厅、小段厨房、老缅婆傣味餐厅。
大理古城红龙井酒店·下午茶餐厅:核桃派,牦牛厚干巴,精美西点,干巴,经典黑咖啡,野生菌炒饭,大理白族酸辣鱼,巧力腰果,港式甜汤,开心松子,白参蒸蛋,清蒸鲈鱼。
小段厨房:黄焖鱼,杂菜汤,糯香小排,桑葚老酸奶,梅香排骨,黄桃芦笋,秘制乳扇卷,大理段式红烧肉,秘制私房烤鸭,普洱茶香鸡。
老缅婆傣味餐厅:香草柠檬鸡,包烧系列,包菜系列,包锅茄子,罗非鱼,蓝莓酒,包烧金针菇,甩手粑粑,烤茶花鸡,洱海酸辣鱼,缅甸泡鲁达,菠萝饭。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门票价格
一、全票:121元/人
二、半票(学生票):62元/人
凭学生证购买
三、持以下证件免费:
现役军人证
残疾人证
70岁以上老年证
离休证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门票,包括三塔景区、崇圣寺景区、三塔倒影公园景区。
崇圣寺三塔简介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
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三塔的具体始建年代,历来记载不一,大体上有:①唐贞观(627至649年)尉迟敬德造;②唐开元元年(713)恭韬、徽义造;③南诏王劝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唐太和七年至开成五年,833至840)圣僧李贤者等造;④保和十年至天启九年(唐太和七年至大中二年,833至848)博士徐正等造。
根据内地同类古塔的建筑年代,云南应稍晚,再与原崇圣寺和中塔内的有关文物及记载相参证,中塔似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824至859年在位)最为可能,而两小塔则较中塔为晚,至迟。建于大理国初期,即先建中塔,尔后再增建两小塔。
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
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
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
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政府对三塔保护十分重视,1978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保护措施
崇圣寺三塔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1994年10月,成立了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所,随后又组建了三塔公园。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州”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指导下,省、州、市文化部门对三塔公园进行科学规划,自筹资金,投入8000多万元恢复重建了历史文化景观,置宝鼎,铭三塔历史,建三塔文物陈列馆、夜景灯光工程、三塔聚影池、三塔苑酒店等。
2005年4月崇圣寺大规模恢复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崇圣寺的规划布局以保护三塔为核心,借鉴了世界著名寺庙布局的特点,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特色之精华,按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进行规划建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崇圣寺三塔
2022崇圣寺三塔门票多少钱附免费优惠政策
崇圣寺三塔是一处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非常推荐小伙伴们前去游玩,那么崇圣寺三塔的门票价格是多少?有哪些优惠政策?接下来就为小伙伴们详细介绍一下吧!想去游玩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1、门票价格成人票(非云南市民专享):75元(网上预定:45元)
双人票:150元(网上预定:140元)
三人票:225元(网上预定:210元)
门票套餐
【成人】门票+电瓶车:110元(网上预定:92元)
多景区联票
【成人】崇圣寺三塔门票+南诏风情岛门票:110元(网上预定:92元)
【成人】崇圣寺三塔门票+南诏风情岛门票(含往返摆渡票):125元(网上预定:93元)
【成人】崇圣寺三塔门票+大理茶花谷门票:140元(网上预定:98元)
【成人】崇圣寺三塔门票+感通索道票(含苍山地质公园):190元(网上预定:160元)
2、免票政策免费政策:1.2米以下(不含1.2米)儿童
以上所有政策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天披露为准。
3、景区地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二一四国道
4、开放时间08:30-18:00,17:30停止入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当日实际公示信息为准
5、交通指南公共交通
小伙伴们可以乘坐19路公交车到三塔公园站下车,然后步行到达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自驾线路
可以直接导航“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即可。
大理崇圣寺三塔海拔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崇圣寺三塔地理坐标:北纬N25°42′32.38″,东E100°08′53.01″。海拔:2033.59米。
大理崇圣寺,公元713年至741年,经历代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了颠峰,有“基方七里,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享“佛都”之美誉。
“洱海月映苍山雪,下关风吹上关花”是美丽大理的真实写照,记不得来过大理多少次了,去岁闻听大理恢复重建,欣喜之馀,早已按捺不住向往的心情,只是苦于琐事缠身,无法成行,直到今春三月我们有幸踏花而行,再次来到了大理,急急赶赴崇圣寺,以了心愿。
崇圣寺是全东南亚唯一一个开过金光的佛寺,被誉为“佛都”。它是由108位从世界各地请来的得道高僧为它开的金光。
布局/大理崇圣寺
在和风细雨的轻柔之中,我们叩开了享有“南中巨刹”之称的大理崇圣寺那充满灵气的大门,以期细细品味昔日皇家寺院的风采。
走进崇圣寺,我们不禁被它那气势宏伟、庄严秀丽的布局所折服。观赏崇圣寺,须得品味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崇圣寺在南诏古国、大理古国时期即为皇家国寺和政教中心,历史上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为僧,在金庸的武侠名着《天龙八部》的笔下,段氏皇族出家的“天龙寺”,就是今天的崇圣寺。
历史/大理崇圣寺编辑
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闻名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今天五大重器仅存三塔,而一代名寺“南中巨刹”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2005年大理旅游集团耗资1.82亿人民币恢复重建崇圣寺,重建的崇圣寺,占地600亩,西依苍山应乐峰,东临洱海万顷波,海拔2199米,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约占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并请**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为方丈主持。
我们沿着这座**规模最大的汉传佛教寺院的中轴线依次观赏了大鹏金翅鸟广场、山门、**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十牌坊以及寺内的木雕艺术等。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馀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借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馀金,历时八年建成”。
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经历代的扩建,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巅峰。据《南诏野史》记载:崇圣寺“基方七里,周三百馀亩,为屋八百九十间,佛一万一千四百尊,用铜四万五百五十斛”;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之规模。
南诏国时期的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骠国(今缅甸)国王雍羌和王子舒难陀,在南诏王异牟寻的陪同下到三塔崇圣寺祈拜敬香,因而崇圣寺三塔成为东南亚、南亚崇尚的“佛都”。到了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第一代国王段思平酷爱佛教,《南诏野史》说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公元1056年,星逻(今泰国)国王耶多曾两次到崇圣寺迎佛牙,大理国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赠。由于大力倡导,大理佛教非常盛行。大理国二十二代国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圣寺当和尚,他们分别是:第二代王段思英、第八代王段素隆、第九代王段素贞、第十一代王段思廉、第十三代王段寿辉、第十四代王段正明、第十五代王段正淳(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第十六代王段和誉(也是《天龙八部》中段誉)、第十七代王段正兴。其中第二代王段思英,即位一年就到崇圣寺出家。这些国王固然也酷爱佛教,但主要是在争夺王位的斗争失败后的一种出路,因而史书上有“逊位为僧”、“避位为僧”的记载。明代传抄的大理国时期的佛教经典《大灌顶仪式卷》,就记载了国王举行灌顶仪式的复杂场面,这么多国王出家,在世界佛教史上是独有的奇特现象。因而,吸引了内地香客和东南亚、南亚
香客到崇圣寺“朝圣”,崇圣寺成了东南亚、南亚推崇的“皇家国寺”。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载:“是寺在(苍山)第十峰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对势,极雄伟。楼中有钟。极大,径可丈馀而厚及尺,为蒙氏(南诏)时铸,其声闻可八十里。其后为正殿,殿后罗列诸碑……其后为雨铜观音,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馀……自后历级上,为净土庵等。”明代崇圣寺以五大重器着称于世: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元代高僧圆护手书的“佛都”匾、明代三圣金像。香火更旺,裴声于南亚、东南亚。
名胜景点/大理崇圣寺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馀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和融合。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作“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三塔倒影公园。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馀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是游人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与水中三塔美景摄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连忘返的绝佳之地。它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绝佳美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三塔倒影以其将大理的标志性象征——三塔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和苍山雪景及四时鲜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绝佳美景,令世界称奇赞叹、为大理增色添彩和扬名争光的亮丽风光,吸引来数不胜数的中外来宾到此游览观光和摄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画报、书籍的封面和邮票及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很大的名知度,为大理乃至云南和**都赢得不少的声誉……崇圣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相辅相成相互映衬而相得益彰,相与增色互为添辉,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和美丽象征。
1.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复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馀件。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2.三塔倒影公园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
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达10多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水池西侧有高5米左右的大理碑亭,过亭沿曲廊行数米,可达水中的漾波亭。亭为六角,雕梁画栋,亭柱朱红,与碧水蓝天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漾波亭南侧有一小岛,岛上塑有一对栩栩如生白鹤,水中倒影,人动影移与漾波亭相映成趣。
公园西南部,广植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奇花异草,成为园中之园。公园小路皆用大理石铺成,路边苔绿如染,满园绿树成荫,清凉爽快,莺啭鸟鸣。
倒影公园最有特点的是池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浪不惊、平如镜,三塔倒影清晰,令人叹为观止。角度不同,倒影形态亦随之各异,是摄三塔最佳场所。在冬季,整座苍山银妆素裹,三塔倒影更加美丽迷人。正如清代杨炳锃《三塔倒影》所赞“佛都胜概肇中堂,三塔嶙嶙自放光。苍麓湖蟠倒影,此中幻相说空王。”
崇圣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互为添辉,相与增色,从而成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
2020崇圣寺三塔景区开放时间崇圣寺门票价格优惠政策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大理境内,是著名的名胜古迹,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佛学地位,古建筑物保存完好,周边的环境融入进来,形成了极具艺术审美观的美好画面。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具备了恢复运营的条件,自2020年3月19日起恢复开放。
开园优惠一、优惠时间:2020年3月19日至12月31日
二、票价优惠:
1.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门票五折优惠,即37元/人。
2.全国的医护工作者凭本人医师证、护师证、护士证等有效证件免门票游览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此外,湖北医务工作者在本人免费的基础上,陪同游览的一位家属也可以享受免费的优惠。
三、开放时间:
每天8:30至17:00
温馨提示
1.景区内文物陈列馆等部分室内场所暂不对游客开放;游客统一由游客中心入园,由景区南出口出园。
2.现处于疫情防控期,为确保您及他人的安全,请大家佩戴口罩,在候乘排队及游览过程中与非同行人员保持1.5米以上距离。
2.
为合理调节管控人流密度,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每天限制接待人数为景区最高承载量的50%,景区实行游客登记准入制度,请您务必携带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进行登记。
3.请配合景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
4.请配合景区疫情防控工作,进出景区需扫码。
三塔,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崇圣寺三塔旅游介绍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北1.5公里,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中的三塔为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占地1000亩,分为两大部分:前区以三塔为中心,景点主要包括三塔、南诏建极大钟和雨铜观音殿;后区则是被誉为汉传佛教第一寺的崇圣寺。
三塔为古代崇圣寺五大重器之首,主塔名千寻塔,高69.13米,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公元833年~840年),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16级,塔心内有木梯盘旋而上。南北两座小塔高度均为42.19米,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
两小塔相距97米,为八角形楼阁式10级砖塔,每级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崇圣寺三塔集崇扬佛教、镇灾降邪和观赏三种功用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
崇圣寺为2005年恢复重建的古建筑群落,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八台、九进、十一层次。建筑风格上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放生池、接引桥、天王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建有:法物流通处、僧房、方丈院、客堂、罗汉堂、千佛廊、祖师殿、**殿、佛教研究院等。所有殿宇的斗拱门窗及细部装修采用上好红椿木精雕细凿,在彩绘方面采用最高规格的金龙金凤和玺彩、庄重典雅的旋子彩以及活泼诙谐的苏式彩。寺内617尊(件)佛像、法器均用青铜浇铸,用铜千余吨,其中599尊(件)佛像、法器贴金彩绘,创**之最。
崇圣寺三塔门票价格是多少
崇圣寺三塔门票价格:112元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公里,位于大理以北1.5公里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层,下层边长为33.5米,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上层边长21米,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国公沐英后裔沐世阶题的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照壁后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记》。塔身的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东塔门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门倒在近6米处。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莲花座,庑殿式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耸的塔刹,使人有超出尘寰、划破云天的感受。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择;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现金鹏已无存,复修前仅残存金鹏鸟足。千寻塔中空,置有简易木梯,可达塔顶。
千寻塔西,等距约70米远的地方,有南北两座小塔,是八角形10级密檐砖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两小塔间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三塔与远处的苍山、洱海相互辉映,点缀出古城大理的历史风韵。
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三塔之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自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建于南诏第十主丰佑,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经历了千年沧桑和风雨剥蚀,崇圣寺终毁于清咸丰年间,如今惟留三塔。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这么雄伟壮观的古塔,决非易事。相传是采用建一层塔理一层土的办法,建塔的土坡远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对三塔维修加固时,曾在千寻塔内发现了写经、经卷、铜镜和金、银、木、水晶等佛像,各种药材共600余件,对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价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为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宗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理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寺内三塔博物馆、唐建极铜钟可供参观。还有各种大理石、扎染等民间工艺作坊、摊点,形成了一条颇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为三塔旅游景点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园,可供人们留影纪念。夜晚三塔增设灯光照明设备,三塔更加光怪离奇,可供人们夜游。
在一千多年前要建这么雄伟壮观的古塔,决非易事。相传是采用建一层塔理一层土的办法,建塔的土坡远及十里之外。1979年在对三塔维修加固时,曾在千寻塔内发现了写经、经卷、铜镜和金、银、木、水晶等佛像,各种药材共600余件,对研究古代大理具有重要价值。三塔及其出土文物,为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宗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理风景名胜区重要景点。寺内三塔博物馆、唐建极铜钟可供参观。还有各种大理石、扎染等民间工艺作坊、摊点,形成了一条颇具民族特色的大理石街,为三塔旅游景点增添了情趣。其南有著名的三塔倒影公园,可供人们留影纪念。夜晚三塔增设灯光照明设备,三塔更加光怪离奇,可供人们夜游。
三塔旁,原有规模宏大的崇圣寺。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祜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寺院保存较好。元武宗时曾降圣旨封释觉性为住持僧,保护寺产,免征粮税。元代亦曾加以维修,使得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相等)。明代,李元阳重修,亦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诺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历来为人所乐道。雨铜观音,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然世事沧桑,巨钟已毁于清,雨铜观音毁于十年动乱,证道歌碑与佛都匾连同寺院一起,今已无存。
三塔建成千余年来,饱经风霜,经受了历史上多次强烈的地震。史载: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l961年将三塔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三塔进行了精心维修。值得重视的是,在维修过程中,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大理时期的佛像、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质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还有刻字铜片,佛经,各式铜镜,各种药物,如朱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云母等。三塔它似三支巨笔,把古城点缀得更加壮丽,使苍洱风光增添了不少光彩。三塔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是一群风格不同的砖塔。主塔千寻塔是平面四方形的唐代典型空心密檐式十六层塔,高69.13米,大致建于晚唐时期;南北双塔均为平面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两座的式样完全相同,均为十级,高均匀42.4米,建于五代到南宋的大理国时期。两塔与千寻塔鼎足而立,雄伟壮观,浑然一体。近年来,在对三塔的加固维修过程中,清理出680余件,文物,这是迄今发现的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和大理国时期的文物这些实物,为研究南诏、大理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来自“有一人”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6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