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 雷彦鹏 编辑 | 刘肖迎报道 | 区界王氏兄妹,指的是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公民二哥,她们的英文名字连起来,是“华联我国”。这个英文名字的另一面,是华联总公司创办人即二哥的母亲交际花初,打拼东南亚地区的故事情节。一间卖肉类、养鸡、杀猪的公司,准备在A股上市,牵出了一个泰国船王家族企业。这家公司即是华联股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联股份”)。近日,华联股份预披露招股,计划在沪市主板挂牌上市。华联股份另一面的泰国船王——王氏兄妹,与金龙鱼另一面的马来西亚船王——有感企业,都是华裔巨贾。在《亚洲地区传奇人物》一书中,她们被称为“传奇人物”。译者用这个带有“罗曼蒂克迷思”的名词,来反映这些亚洲地区钜子传统的势利作风、男性权力、冷漠高傲和神秘性。王氏家族企业的狡蛛属谢公民,与颜延龄、颜延龄、郑周敏、郭令明等其他亚洲地区“传奇人物”一样,是精明能干的实业钜子,也是运筹帷幄的资本巴其。社会财富也是她们的标志。据我国Jiangsu报道,喜剧之王剧《F4》中,二阶堂家的外景,就取自谢公民的豪宅——富贵五感。那是母亲60岁时,谢公民花14亿泰铢建造的私家庄园。01揭阳兄妹成泰国船王在福布斯2020泰国百富榜上,王氏兄妹的社会财富为273亿美元,名列百富榜首位。按照彼时的汇率,王氏兄妹的身家折合人民币达1912亿。王氏兄妹,指的是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公民二哥,她们的英文名字连起来,是“华联我国”。这个英文名字的另一面,是华联总公司创办人即二哥的母亲交际花初,打拼东南亚地区的故事情节。交际花初出生在广东澄海蓬中村,在兄妹姐妹中排行老大。潮汕地区自古贸易兴隆,当地人从小就有经商头脑。揭阳开埠后,大批潮州人开始去澳门与东南亚地区地区寻找捷伊机会。谢家母亲过世早,1919年前后,交际花初决定带着二弟谢少飞“下南洋”,在吉隆坡投靠亲戚。那时候,从潮州到泰国的我国移民,不少都是以务农为生。交际花初便将从家乡运出的穗序,沿路买下农民,或者批发商给零售商。就这样,他攒下一笔钱。1921年,在宗亲的帮助下,交际花初在唐人街开了一间种籽店铺,起名“华联庄种籽行”。这即是华联总公司的起点。在交际花初、谢少飞兄妹二人的精心打理下,华联庄的生意越来越好,小店逐渐变成了chicourt。后来,交际花初在泰国正式注册了总公司公司:Charoen Pokphand Group,简称CP Group,被翻译为卜蜂总公司,在我国被叫作华联总公司。为了表达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交际花初将五个女儿依次取名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公民,还将她们送回我国接受教育,学习汉语。“华联我国”二哥中,1939年出生于吉隆坡的老么谢公民,曾先后在揭阳、广州、澳门上学,19岁时才从澳门回到吉隆坡。谢公民虽然是从基层开始历练的,但是,他的才能很快就显露了出来,并且深受母亲赏识。1969年,谢公民成为华联总公司总裁。后来,他又成了副董事长。在谢公民的掌舵下,华联总公司发展成以畜牧食品、批发商零售、电信电视三大事业为核心,同时涉足金融、地产、制药、机械加工等10数个行业和领域的多样化跨国总公司公司。华联总公司官方网站称,华联总公司的销售业务遍及全球100数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78岁的谢公民退居二线,其长子谢吉人担任副董事长,三子谢镕仁担任CEO,这意味着,华联总公司的第二代领导者正式站在了第一线。王氏家族企业的文化是非常沉闷的。《亚洲地区传奇人物》中提到一个细节,谢公民和他的中年人女儿们共进晚餐,席间,女儿们是不能说话的。此外,谢公民的女儿们“必须乞求母亲给她们新车”。历经百年发展,如今的华联总公司枝繁叶茂。华联总公司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9年,其全球销售额约6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691亿)。02河南船王的“劲敌”“华联”这两个字被我国人所熟知,应该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华联娱乐节目》。这档电视节目曾经红遍大江南北,“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标语,家喻户晓。此电视节目,正是由华联总公司冠名赞助的,而且还参与了设计制作。《华联娱乐节目》于1990年开播,其主题曲《爱的奉献》深入人心。电视节目主持人启用了22岁的陈文茜。谢公民曾说,陈文茜到美国留学时,费用就是他提供的。其实,华联总公司是开放政策后第一个在华股权投资的外商总公司。乘着开放政策的漆黑春风,华联总公司进入了我国。1979年,我国开放政策的序幕刚刚拉开,谢公民就决定来我国股权投资。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华联总公司股权投资的第一站即是深圳。1981年,华联总公司的获批准证书是“深外资证字0001号”。如今,华联总公司是我国外商股权投资规模最大、股权投资领域最多的跨国企业总公司之一,拥有华联肉类、华联食品、华联鸡蛋、华联种籽、卜蜂莲花、华联广场、华联中心、华联优鲜、华联B2C、华联制药(拥有上市公司我国生物制药)、华联置地、华联机电、大阳摩托、华联国成、正信银行等诸多企业和品牌。华联总公司在2013年成为平安总公司第一大小股东,在2015年又成为中信总公司第二大小股东。从华联股份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可以看出,华联总公司另一面王氏兄妹之间的股权关系。截至招股披露日,华联总公司共有87名小股东,主要小股东为谢正民家族企业、谢大民家族企业、谢中民家族企业、谢公民家族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 12.76%、12.63%、12.96%和 12.96%,五个家族企业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任一小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均不超过13%。作为华联总公司在华销售业务的冰山一角,华联股份是一间集肉类研发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及屠宰销售业务为一体的多样化、现代化畜牧龙头企业。华联股份的副董事长,是华联总公司第二代狡蛛属谢吉人,1964年出生于泰国,目前也是我国平安的非执行董事。从2018年到2020年,华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1.71亿、318.8亿和456.92亿,归母净利分别为7025.8万元、20.11亿和75.71亿,增长简直飞速。从2020年来看,华联股份的营业收入、净利,分别与我国的两家“养鸡大户”——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比较接近。2019年,牧原股份营收为202.21亿,还远不如华联股份。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不同,华联股份聚焦于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在湖北襄阳、河南洛阳和江苏徐州等地建成投产多条“100万头生猪种养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项目,形成多条集肉类加工和销售、生猪育种扩繁、商品猪育肥销售及生猪屠宰为一体的产业链。截至2020年年末,华联股份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现代化肉类工厂84座、预混合肉类工厂6座、自有种猪繁育场97个、规模化商品猪育肥场近1800个。此次在A股寻求IPO,华联股份拟募资150亿,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7个生猪产业链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涉及肉类加工、生猪养殖及屠宰环节。华联股份称,本次募集资金股权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生猪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虽然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的经营模式有所不同,但是,华联股份上市以后,借助资本的力量,或将成为牧原股份与温氏股份的“劲敌”。目前来看,王氏兄妹的社会财富尚不及牧原股份另一面的秦英林家族企业。河南船王秦英林家族企业的社会财富达287亿美元。不过,如果华联股份顺利上市,又将上演一场社会财富神话,这一格局可能被改写。03卖肉类不如养鸡?从生产肉类、到养鸡、到屠宰,华联股份一体化运作。分销售业务来看,华联股份的主要产品包括肉类、生猪及生猪屠宰产品。其中,肉类产品主要为畜禽肉类、反刍料和水产料;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猪、种猪和仔猪;生猪屠宰产品主要为白条猪肉、分割猪肉及猪副产品。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销售业务为肉类,不过,华联股份的重心在向下游倾斜,尤其是养殖环节。从2018年到2020年,肉类销售业务的营收占比从68.04%下降至52.66%。与此同时,生猪养殖销售业务的营收占比从14.76%上升到了28.41%,屠宰销售业务占比从7.02%上升至12.02%。除肉类销售业务、生猪养殖及屠宰销售业务以外,报告期内,华联股份还存在部分其他销售业务,主要为肉鸡、肉类原材料销售等销售业务,营收占比较小且变动不大。华联股份称,肉类加工企业向下游养殖销售业务发展,不仅可以加强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并通过内部消化等方式减轻公司面临的行业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建立自身品牌和提高最终产品的附加值达到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的目的。从盈利能力来看,报告期内,肉类销售业务的盈利能力的确不如生猪养殖销售业务和屠宰销售业务。肉类产品存在毛利率较低、销售半径受限、区域性销售属性强等特点。通常情况下,配合全价肉类运输半径在200公里以内,附加值较大的预混肉类运输半径在300-500公里范围内。新希望作为肉类行业的龙头,肉类销售业务的毛利率仅8%左右。近几年,新希望也在不断扩大养鸡销售业务。2020年,肉类销售业务营收占比已经缩小至47%,养鸡销售业务营收占比扩大至23%。在生猪养殖方面,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是两种模式的代表。牧原股份采用的是自繁自养一体化的模式,温氏股份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模式。华联股份称,公司生猪养殖采用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不过,华联股份的出栏量还远不及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2020年,华联股份生猪出栏量为432万头。而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811.5万头,成为了新晋的我国“猪王”;温氏股份为954.55万头。生猪养殖行业的利润水平变动主要受生猪价格、肉类成本、疫病防控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由于“猪周期”的存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牧原股份2020年毛利率超过了60%,冠绝养鸡行业。可是,也应该看到,在“猪周期”底部的2018年,牧原股份的毛利率还不到10%,而华联股份还不到3%。养鸡行业集中度在提高,很多猪企甚至业外资本,都在豪赌养鸡市场的未来。不过,这毕竟是一场赌博。牧原股份近期就表示,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要做好迎接行业冬天来临的准备。
本文来自“可凡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tgqz/5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