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泰行啦旅游网的吉吉同学。很高兴为您解答此目的地的相关问题。近期如果您准备去这里旅游,希望您可以联系我,我将给您最新的优惠报价和全程旅行管家式服务。
崆峒山是哪位神仙的道场
崆峒山是上古金仙广成子道场。
崆峒山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相传黄帝曾向广成子问道于此,因而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
这里不仅自然风景秀美,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望着眼前这座危崖突兀,庙宇殿堂耸立的山峰,一种清虚之意油然而生。为寻求安邦治国、国富民强之道,黄帝不顾万里之遥,一路风尘仆仆前往崆峒山拜师问道。他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崆峒山的介绍
崆峒山位于平凉城西12公里处,它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总体规划面积为83.6平方公里。
崆峒山是六盘山的支脉,属于上三迭系紫红色尖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其以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崆峒山在哪里个省哪个县?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千米。海拔2100米,有泾河环绕,山色秀丽,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史籍载,黄帝涉泾水,登笄头,以望崆峒。传说古时黄帝曾至此问道于广成子。秦汉时崆峒山上有庙宇建筑。后南北朝、宋、元、明各代都有修建。山上道院极为兴盛。有铜钟、铜佛30余件,立碑刻40余通。
地形地貌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证,在中世纪发生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中,使今崆峒山及东北、西南一带产生了一个山间盆地,雨水不断冲刷的黏土、砂石积聚到盆地中沉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被胶结成紫红色砾石,称为崆峒山砾岩。
到了侏罗纪初期,这个区域又受到地质运动的作用,地壳上升,产生许多新的沟谷和山峰,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流水切割,形成了各种奇特秀丽的丹霞地貌。崆峒山的丹霞地貌丰富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并且它还是所发现的时代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所形成的丹霞地貌。
崆峒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西部,相传为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山势雄伟险峻,秀丽奇巧。主峰叫马鬃山,海拔2025米。
崆峒山上,庙观甚多。在峭壁间和峰巅上,耸立著一排排精致奇巧的古建筑,上接云天,下临深谷,红楼碧瓦,犹如天宫。相传秦汉时期,就有道人在此筑馆修炼。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崆峒山已十分兴盛。唐宋至元代,山上庙观都有增修和扩建,其间也曾因兵燹和灾害,不断地毁圮。到明朝万历年间,皇帝下令按武当山规制修筑宫观,从此崆峒山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十方丛林。当时全山有八台(即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天台、灵龟台、八仙台)、九宫(即紫霄宫、飞升宫、五龙宫、遇真宫、老营宫、太和宫、王母宫、静庆宫、询道宫)、十二院等庙观四十余座。据介绍,崆峒山现尚存道教宫观15处,其中3处住有道士。1990年成立了崆峒山道教协会。
崆峒山最大的庙观为太和宫,亦称隍城,现由道**管理。主要殿堂有真武殿、玉皇殿、老君殿、三官殿、太白殿、祖师殿、药王殿等7座,多是明代建筑。真武殿的斜坡青石道上有明代镌刻的蟠龙,形象生动。殿内神龛上供奉著真武大帝鎏金铜像。老君殿内奉太上老君、尹喜真人和徐甲。殿壁上有60平方米的《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图,为明代作品。
另两处由道**管理的庙宇是子孙宫和三教洞。子孙宫内供奉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奶母娘娘等道教女神。三教洞是窑洞式建筑,内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夫子,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表现。
山洞遍布是崆峒山的一大特色。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玄鹤洞。它位于东台的绝壁之上。相传洞里有玄鹤,本是广成子座前的仙童,因触犯仙家清规,广成子一怒之下,将其变为玄鹤打入石洞。东台现建有招鹤堂,堂前有对联曰:「白云依稀归去,玄鹤想象飞来。」
神奇的崆峒山地处西北要冲,山川险要,现为甘肃省东部旅游胜地,香客游人,与日俱增。
顾军、朱耀庭:《长生久视的胜境:古代仙山道观》(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1至73页。 王宜峨、郭铸:《崆峒山纪行》,载《**道教》1991年第4期,第49至51页。 程时雨、王克江:《甘肃道教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载《**道教》1990年第1期,第52至53页。
崆峒山景点介绍
崆峒山景点介绍
崆峒山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为大家介绍一下崆峒山的景点,欢迎阅读!
聚仙桥
在崆峒前山麓泾河河谷中,原有一巨石横跨泾河两岸,河水每被巨石阻拦,喷珠溅玉,景色壮观,是为崆峒十二景之一的“仙桥虹跨。”明人罗潮《仙桥虹跨》诗云:“仙桥飞渡壑,横亘长虹卧,来往闲游者,不信天边过。”1980年,修建崆峒水库,聚仙桥被淹没。1986年在坝前600米处重修。
望驾山
崆峒山东峰,前临平(凉)泾(源)公路,山前胭脂水和白泾河相会,海拔1926米。望驾山突兀耸立,气势雄伟,站立峰顶,泾河川和平凉城尽收眼底。相传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山上云雾遮罩,虚无飘渺,大臣们在山前垒土相望,故称望驾山。峰顶原有怀旷亭,今已不存。
广成丹穴
在望驾山北峰的绝壁上,这里悬壁如削,十分险要,人迹罕至,相传广成子居住穴中,炼穴修道。“广成丹穴”是崆峒十二景之一,罗潮《广成丹穴》诗云:”地崖插天表,丹洞迷芳草,知是广成居,怅望云杳杳。”
三教禅林
在望驾坪,地势平坦,环境幽寂。1939年,山东人刘紫阳出资,其**刘园阳主持,修建大殿三楹,后由静禅、润明二僧主持,又称居士林。
问道宫
也叫轩辕谷,位于崆峒前峡,泾水北岸,背山面水,环境幽寂,身居殿内,听不到泾水涛声。相传这里是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唐代这里已有建筑,元朝至正间重修问道宫,今存有《重修问道宫碑》一通,明朝宣德、万历年间,再次重修,成为一组庞大建筑群。明人唐龙《问道宫》诗云:“欲捉白蟾飞树梢,遍寻元鹤在云中,荒凉栋宇聊停节,怅望当年问道宫。”
崆峒十二景
崆峒十二景包括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
中台
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这里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有小路通往东西南北四台,并接连后山公路。中台原有庞大的建筑群。正中是唐代明慧禅院,后改为滹沱寺,殿堂雄伟,塑像林立,栩栩如生。西侧有明代修建的十方院和七真观。西南有清朝宣统年间修建的三皇楼(又称一天门),1985年,群众捐资重建,东侧有明代修建的藏经楼、飞升宫和怀睿塔。
灵龟台
在中台正西,两石峰耸立,中有一条幽谷,峰下有一石洞,穿石洞而上可至小北台崖下,“前微伸而昂,似首两腋广狭中度,背旁夷,中隆,榛石相错,尤酷似介文,有类人工凿成者。”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补岩和尚在此修建文殊庵,另有七佛阁。
凤凰岭
在灵龟台之北,马鬃山东北,登高俯视,此岭如展翅奋飞的凤凰,山势险峻。每当雨霁天晴,薄雾升腾,朝阳四射,色彩斑烂,蔚为壮观。这里就是崆峒十二景之一的“风山彩雾”罗潮诗云:“灵鸟归何处,高岗空在觑,今世有周文,何不西山去。”凤凰岭原有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弥陀寺,今存废址。1988年复修太清宫一处。
;
崆峒山在哪里哪个省
崆峒山在甘肃省。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
崆峒山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
崆峒山的传说
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崆峒武术更是被誉为**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旅游文化示范地”、“**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桂冠。
景区将在恢复运营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20年底。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泰行啦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xingla.com/gny/154443.html